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动力电池原料,新能源汽车必争之地

    编者:武花静@芯闻道 阅读367 来源: TechSugar 2022/05/11 17:39:24 文章 外链 内刊

    4月30日,连续五年蝉联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首的宁德时代,披露了其2022年一季度财务报告。财报显示,一季度宁德时代营收总额486.78亿元,同比增长153.97%,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93亿元,同比下降23.62%。

     

    对于逐渐背离的净利润与营收走势,宁德时代董秘蒋理表示,2021年以来,上游原材料价格持续飙升,涨幅远超预期,客户端价格传导相对谨慎,以致于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近一年来,以镍、钴、锂为代表的动力电池原材料价格一路狂奔,隐隐处于失控的边缘。以碳酸锂为例,年初仅5万元每吨的碳酸锂,到年末时最高价位突破了50万元,看涨十倍不止。目前来看,碳酸锂价格虽稍有回落,但仍维持在每吨40万至45万之间。而国内电解钴、电解镍当前报价也飙升至每吨58万元和22万元,同比涨幅超60%、80%。

     

    对此,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曾警告上游:“如果谁在我们这儿拼命乱涨价,我们会把他们排除在外。”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公开放话,锂价已经涨到了疯狂的水平,如果电池成本上升趋势迟迟不能回落,特斯拉将不得不进军锂矿开采和精炼领域。

     

    一.电池原料供需导向的技术演进

     

    动力电池领域以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锂电池为主要技术路线,其中三元锂电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所谓三元锂电池,即采用镍钴锰等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因而,锂、镍、钴等矿产资源始终都是动力电池企业的必争之地。

     

    从全球资源储量看,已勘测钴资源仅有710万吨,存在资源枯竭的风险。由于储量稀少,钴价格也持续上涨,从而推动动力电池成本上升。在这种趋势下,宁德时代、LG新能源等动力电池供应商,以及特斯拉、比亚迪等主机厂逐渐开始研发无钴电池,以摆脱对钴资源的依赖。

     

    与降低钴含量对应,高镍化则是动力电池发展的另一条路径。在这方面,特斯拉给出了一条清晰的电池技术升级路线,即高镍无钴化。据Benchmark数据显示,预计到2030年,动力电池镍需求量将上涨至140万吨,占镍总需求的30%。

     

    相较于钴而言,全球范围内的镍储量并不少。截至2021年末,全球已探明的镍储量约为9500万吨。而我国镍矿资源相对贫乏,仅占世界总量的3.9%。三元电池使用了大量钴、镍资源,中国钴资源几乎没有,镍资源也很稀缺。

     

    因而,比亚迪选择了另一条技术路线:磷酸铁锂电池。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认为,在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不能从被石油卡脖子转变为被金属镍和钴卡脖子。而无镍、无钴的磷酸铁锂电池不仅安全性好、成本低廉,且没有卡脖子的后顾之忧。

     

    从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转变中,我们可以看到一条以电池材料供需为导向的路线。对于锂镍钴等资源的争夺从未停歇,随着上游材料价格的上涨,一场更为激烈的资源争夺与市场抢滩之战即将爆发。

     

    二.供应链布局延伸至上游矿业

     

    上游电池原料价格居高不下,动力电池厂商叫苦不迭,整车企业成本严重承压。如今,动力电池原料涨价已经传导至下游终端市场,特斯拉等企业均多次调涨电动汽车价格。为了保障自身长期稳定发展,完善成本结构,动力电池供应商及整车企业纷纷将业务布局延伸至上游原材料领域。

     

    作为动力电池正极材料的核心,锂镍钴等矿产资源也成为企业的必争之地。为了摆脱电池原料掣肘,宁德时代一边调整部分电池产品价格,一边积极寻求签署长协订单及投资合作的机会,保障供应安全。今年4月份,宁德时代斥资8.65亿元获得宜春锂矿探矿权;同月,宁德时代斥资60亿美元在印尼布局镍矿开采及电池生产项目。

     

    从高工锂电整理数据来看,自2018年以来,宁德时代已经与多家海外锂矿企业签署了股权认购协议,持有北美锂业43.59%股权、澳洲Pilbara 8.5%股权、加拿大Neo Lithium 8%股权。同时,宁德时代还加大了对镍、钴资源的掌控力度,直接或间接控股了洛阳钼业旗下KFM、腾远钴业、北美镍业、青美邦等企业。

     

    无独有偶,今年5月,LG新能源与澳大利亚矿业公司Liontown Resources签订了锂精矿供应合同。合同显示,从2024年起五年内,LG新能源将从合作方获取70万吨锂精矿。去年7月,LG新能源还与澳大利亚锂矿商Vulcan Energy Resources签署了一项至少5年的氢氧化锂供应协议。

     

    除了动力电池供应商争相布局之外,整车企业也开始越级触碰上游市场。今年1月,特斯拉美国矿商Talon Metals签署了镍供应协议,计划六年采购7.5万吨镍;5月,特斯拉又与巴西矿业公司Vale签署了长期镍购买协议。马斯克多次以长期大规模合同为条件,公开呼吁矿业公司加大开采力度。

     

    与此同时,比亚迪也积极在海内外寻求锂资源购入机会。在智利购买锂资源被叫停后,比亚迪又将供应链重心转移到国内。3月份,比亚迪斥资30亿元入股盛新锂能,加大锂产品采购,保障供应稳定及成本优势。王传福指出,“上游原料价格大幅上涨是当前行业需要克服的挑战。比亚迪正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布局锂资源储备,全面梳理碳酸锂资源布局和产能,增加国内开采量和国外进口量,维护市场供需,稳定价格预期,促进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