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裁员潮进行时?
曝海康威视大裁员、波及千人
10月11日,网络上有自称海康威视员工的人士透露,该公司近期正在进行大规模组织调整,32个研发区域收缩到12个,只保留几个核心区域,其余全部优化掉,预计会涉及1000多人。该员工称,这次是全国区域收缩,裁员会有N+2赔偿。
另据多名标示认证为「海康威视员工」的人员在人力招聘网站脉脉透露:「自己也已收到通知被裁,其中研发部门是重灾区,湖南等区域已经没了,但杭州等总部地区还没开始。」
海康威视首度传出大规模裁员,今天跃为中国社群热门话题,引发网友感慨现在太难了,行业龙头也裁员。不少网友认为,主因是政府和国企没钱没案子了,而且监视器已经到处都是,还能用就不必换。
据界面新闻,引发热议后,海康威视回应表示,公司不存在大规模裁员,是经营策略调整,需要优化总部及重点销售城市的研发力量,因此相应调整了部分区域岗位设置。
消息称字节跳动马来西亚裁员超 700 人:内容审核转向 AI,TikTok 回应
10 月 11 日消息,据华尔街日报今日报道,有市场消息称,字节跳动已经从其马来西亚分公司裁掉了 700 多名员工,原因是公司将重点转向更广泛使用 AI 进行内容审核。受影响的员工大多从事内容审核工作,并于周三晚通过电子邮件接到了解雇通知。
对于此事,TikTok 回应称:“我们正在做出这些改变,作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内容审核全球运营模式的持续努力的一部分。”
据IT之家今年 8 月报道,TikTok 在全球拥有 4 万多名审核员,管理着 70 多种语言的内容。这些内容审核员分散在不同的市场,拥有了解不同国家的当地和法律背景的特定团队。
透明度报告显示,TikTok 团队中亚洲语言的分布相当大。8.3% 的审核员负责印尼语、4.7% 负责越南语、3.9% 负责泰语、2.9% 负责马来语、2.8% 负责菲律宾语和 2.3% 负责日语。
每个上传的内容都会经过 TikTok 的自动审核技术,该技术使用涵盖视觉、音频、标题、描述和关键字等内容的各种技术,如果系统确定该内容违反了社区准则,将自动进行删除。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违规程度不明确,自动审核系统会将内容传递给人工审核员进行二次审核。
大众国内裁员,最高赔偿N+6
据多家媒体报道,大众汽车中国裁员仍在进行中,主要涉及进口车业务,涉及公司是大众进口汽车(中国)销售公司(VGIC),该公司是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2年11月,注册资本为1.75亿元人民币,此次裁员规模近百人。
据报道,大众中国在本轮裁员中给予员工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北京调离去合肥工作,第二种是直接裁员并给予最高N+6的赔偿。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拿到N+6赔偿,最主要的判定标准是需要在大众工作多年的正式员工。
在安徽,大众有多个子公司,包括CARIAD、大众安徽、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VCTC)等。之所以要将员工调任至合肥,是因为现在大众中国的整体重心正在向合肥迁移。知情人士表示,“(进口车)销量不佳,不需要过多的人力支持,因此裁员也正常,此前进口车业务也经历过多次裁员。未来进口车业务或会并到大众安徽,由大众安徽去进行售卖途锐品牌。”
10月10日,大众中国方面针对裁员传闻表示,“此举是其全球范围内降低成本努力的组成部分,目前公司正持续提升各部门及项目的效率、优化成本。根据实际情况,相关措施也涉及直接人力成本及包括行政管理开支、差旅费及培训成本等在内的间接人力成本。”
同时,大众中国指出,2023年集团在所有旗下品牌中启动绩效计划,以在充满挑战的行业态势中保持成功。大众汽车集团设定了清晰的目标,那就是到2026年将效率提升20%。而大众中国与其他所有的部门一样,积极参与并支持全球的绩效计划,具体措施包括调整组织架构、提升工作流程的数字化水平、强化中国区各品牌及部门间的协同,以及加强项目的本土化。
大众汽车曾在2023年12月宣布开展“节流”行动,计划到2026年底累计节约100亿欧元成本,并将营业利润率由3.4%提高到6.5%。然而,大众乘用车品牌今年距离成本节约目标还差20亿至30亿欧元。该公司在电子邮件中表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为此做出重大贡献此。
优化措施“可能还包括直接和间接的人力成本”,诸如行政、差旅和培训等。9月中旬,大众汽车中国被曝将削减数百名员工,旨在实现未来三年全球管理费用降低20%的目标。对此,大众汽车集团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表示,大众中国将“为此做出重大贡献”,优化工作“可能还包括直接和间接人员成本”,例如管理、差旅和培训。
当然,中国市场越是下滑,大众汽车越是需要保证其市场地位,不断加大对于中国市场的投入,且主要集中在电动车领域,这或许是大众留在中国市场的最后机会。
英飞凌裁员105人
据州就业发展部(EDD)提供消息显示,硅谷的这波裁员潮主要来自半导体大厂英飞凌(Infineon)和视频监控系统云供应商Hanwha Vision America,这一次裁员将影响到圣荷西(San Jose)、圣塔克拉拉(Santa Clara)和密尔比达(Milpitas)的科技业员工数量。
以下是湾区科技或生物技术公司最近几轮裁员的详细情况,根据的是他们向州就业发展部提交WARN通知:
- 英飞凌科技公司(Infineon Technologies Americas)10月11日将在湾区裁员 105人,其中在圣荷西裁员104人,在密尔比达裁员 1 人。
- 视频监控系统云供应商 Hanwha Vision America 决定在圣塔克拉拉裁员 23 人。
根据统计,2022至2024年,硅谷的科技公司在湾区共裁员4万7500多人。然而,在裁员的同时,科技公司却在他们认为有前景的领域,如人工智能、金融科技、健康科技、网络安全和绿色能源等领域增加了数千个湾区工作岗位。
三星全球裁员数千人!韩国高管也面临淘汰
据外媒报道,三星电子公司正在东南亚、澳洲和新西兰等地裁员数千人。
有知情人士透露,此次裁员或将影响到这些市场约 10% 的员工,且各个子公司的具体裁员数字存在差异。不仅如此,三星的其他海外子公司也有裁员计划,部分市场的裁员数量同样可能占到 10%。
还有知情人士称,近期新加坡不同团队的三星员工被召集起来,与人力资源经理及其汇报经理进行私人会议,并被告知裁员和遣散费方案的细节。
三星在海外拥有约14.7万名员工,占其员工总数(超26.78万名)的一半以上,此次可能裁员不到 10%,目标是保留制造业岗位,同时削减管理和支援职能。这些数字将受到当地劳动法规和财务优先事项的影响。
面对外界有关裁员的疑问,三星发言人回应称:“一些海外子公司正在进行常规的劳动力调整以提高运营效率,公司并没有为任何特定职位设置目标人数。”
三星DS高管也将裁员
除了在海外裁员以外,三星也打算在韩国国内削减DS部门高管的人数。
据韩媒报道,三星电子半导体(DS)部门先前已开始讨论重组事宜,优先加强存储器业务。同时,三星电子还计划通过人事变动来改革组织氛围。
DS部门负责人(副董事长)全英贤5月上任后,公司进行了一次组织重组,包括设立专门的HBM团队,并已开始进一步重组,业界预计代工部门的许多人员将转移到内存部门。
除此以外,三星考虑在年底人事变动期间,大幅削减DS部门高管人数的计划。这是为了追究绩效不佳、竞争力减弱的责任,并重振停滞的组织。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三星电子DS部门的高管人数为438人,占高管总数(1,164人)的38%。这是其竞争对手 SK 海力士(199 人)的两倍多。
这是2017年和2018年半导体繁荣期间选拔大量高管,以及在发展系统半导体(不包括存储半导体的业务)的同时聘用多名代工厂和无晶圆厂高管的后果。
即使在2022年和2023年,当三星的半导体竞争力开始受到质疑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高管裁员。
但据透露,在三星内部和外部都批评的声里,都提到必须减少高管人数以提高组织效率。
预计通过年底人事变动,五位总裁阵容将发生变化,其中包括DS事业部下属内存、代工、系统LSI等三个事业部的负责人,以及首席技术官(首席技术官)兼制造和技术经理。
三星电子计划在管理层诊断和大规模人事变动完成后,立即集中精力改善低迷的组织氛围。因为必须将有能力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部署到正确的地方,以提高基础技术竞争力。
三星的改革迫在眉睫
根据三星最新数据,第三季度销售额为79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124亿元),同比增长17.2%;营业利润为9.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475亿元),同比增长274.5%,但环比下降12.8%,且低于市场预期的10.3万亿韩元。
市场普遍预期三星电子营业利润和销售额分别为10.3万亿韩元和80.87万亿韩元,但三星两项数据均低于预测。
不止是业绩表现,在半导体关键市场上,三星也持续陷入苦战。
三星的先进 HBM 芯片仍未通过英伟达测试。而主要对手 SK 海力士,在成为英伟达先进 HBM 芯片的主要供应商后,持续巩固领先地位,9 月更领先宣布已开始量产 12 层 HBM3E 芯片。
三星的晶圆代工由于良率太低,客户不断流失,连韩国企业都不挺。据ZDnet Korea 报导,多家韩国企业订单,最近决定从三星转单给竞争对手台积电。
韩国证券分析师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和传统存储器芯片需求不如预期,加上非存储器事业的亏损扩大和在进军 HBM 市场上的延误,三星后期获利仍有很大的不确定。
(内容来源:网络资料,芯闻道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