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AI机器人Iron正式亮相
11月6日,第六届小鹏科技日在何小鹏母校华南理工大学如期召开,并正式更名为小鹏AI科技日,本期科技日的主题为“科技改变世界”,小鹏汽车新的10年将成为未来出行探索者,打造成面向全球的的AI汽车公司。
此次,小鹏汽车围绕“三电”、智驾、智舱三大领域,重磅发布了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小鹏图灵AI智驾体系、小鹏天玑AIOS等全新技术方案。
- 叫板英伟达——图灵芯片,算力相当于3颗ORIN-X,40核,可运行300亿的参数大模型;
- 叫板宁德时代、理想——小鹏增程电池包5C超充,续航430公里,续航更长、充电更快;
- 叫板特斯拉——也有机器人IRON,也做纯视觉高阶智驾,也有自研芯片,2025年类L3,2026年部分场景无人驾驶;
- 叫板比亚迪——推出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碳化硅使用量节省了60%,电机输出功率增加了10%;
- 叫板蔚来——2025年把超充带去欧洲和全世界……
开始拥抱增程技术
曾经坚持纯电路线的小鹏汽车也开始拥抱增程技术,何小鹏将这套增程系统称为小鹏鲲鹏超级电动体系。
具体来看,该套系统建立在小鹏汽车推出的5C超充AI电池和小鹏汽车的电耗控制上:其中5C超充电池从10%充至80%电量耗时仅需12分钟;新发布的电机技术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可实现CLTC效率93.5%,减少了60%的碳化硅使用,体积缩小30%,重量减轻7.5%,实现了“减重增效“。
何小鹏称,该增程系统能实现CLTC工况下,纯电续航430km,综合续航可达1400km。“小鹏要做好面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准备,提供更方便更通用的补能方案。”
目前,小鹏尚未公布首款采用“鲲鹏”增程体系的车型,但市面上已经有电池企业在为相关车型提供产业配套。宁德时代的首款面向增程式混动市场的动力电池“骁遥”,即将被应用在阿维塔12车型上。 据何小鹏透露,“小鹏汇天高速长航程飞行器”将于11月12日中国航展开幕首日全球公开首飞,并于12月正式启动预售。
国内另一家eVTOL龙头企业亿航智能已经先小鹏汇天一步:其推出的EH216-S产品已获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并在多个城市开展试运行。亿航智能的半年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919.6%,首次实现季度盈利。
有关注低空经济的投资人对《科创板日报》记者表示,本质上目前已有eVTOL产品的企业是为了抢占空中资源,因为目前地面上的出行工具已经趋于饱和。“当下飞行器的应用场景还是以商业服务为主,比如旅游景点飞行体验,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快速支援等。解决典型场景下的空中交通问题,甚至是实现门到门、端到端的城市3D立体交通等还需要时间。”
小鹏AI机器人已进厂实训
小鹏自研的图灵AI芯片于今年8月流片,10月份已经跑通最新版本的智驾功能。此次科技日,何小鹏透露,图灵AI芯片还将会被应用在L4级别智驾车型上。“未来AI汽车将搭载至少3颗图灵AI芯片。小鹏正在研发全新的Ultra车型,该车型拥有3000T算力,支持符合中国和欧洲标准的L4级别自动驾驶,实现由人机共驾到Robotaxi的技术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小鹏图灵AI芯片不仅会被应用在汽车和飞行汽车上,还将会被应用在小鹏AI机器人Iron上。
人形机器人由于具备与人相似的构造,拥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因此引起了汽车制造企业的重视。在国际市场中,特斯拉、波士顿动力、OpenAI都在人形机器人进行了积极的布局,并逐渐出现了人工智能深度赋能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趋势。
据悉,小鹏Iron采用仿人结构设计,身高178cm,体重70kg,搭载小鹏AI鹰眼视觉系统,支持小鹏AI端到端大模型+强化学习,号称给机器人“自主+自然行走”的双足。
小鹏Iron的双手拥有15个可动自由度,支持触觉反馈,也采用1:1人类双手尺寸。目前该款机器人已经在小鹏广州工厂进行小鹏P7+车型生产实训,未来将会聚焦在工厂和门店等场景。
一图读懂小鹏AI时代「五大件」
(1)更先进的三电技术;(2)更先进的智能驾驶;(3)更先进的智能座舱;(4)飞行汽车、飞行器、机器人的全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