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中国光伏企业遭禁入美市场
当地时间1月14日,美国国土安全部宣布再将37家中国企业列入所谓涉疆“维吾尔强迫劳动预防法实体清单”(UFLPA),涉及5家光伏企业,引发了光伏业界的广泛关注。
涉及实体于2025年1月15日起被禁止进入美国市场。
5家光伏企业分别是:
1、Donghai JA Solar Technology Co., Ltd.(东海晶澳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2、Hongyuan Green Energy Co., Ltd.(弘元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3、Jiangsu Meike Solar Technology Co., Ltd.(江苏美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4、Baotou Meike Silicon Energy Co., Ltd.(包头美科硅能有限公司)
5、Shuangliang Silicon Materials (Batou) Co., Ltd.(双良硅材(包头)有限公司)
对于上述消息,在1月15日举行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回应外媒记者相关问询时表示,所谓“强迫劳动”完全是无稽之谈。美方基于谎言炮制并实施涉疆恶法,将中国企业列入制裁清单,本质是要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利益,遏制打压中国。中方将采取坚决措施,坚定维护中国企业的正当合法权益。
据统计,全球光伏组件使用的多晶硅料中,超过85%都来自中国,如本次名单涉及的东海晶澳是晶澳科技的子公司,该公司位居全球太阳能组件制造商前三至四名之列。因此,美国政府将中国光伏企业列入黑名单,无疑将对全球光伏产业产生深远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美国首次对中国光伏企业采取限制措施。早在2021年6月,美国商务部就将五家新疆多晶硅企业纳入黑名单,包括合盛硅业、新疆大全新能源、新疆东方希望有色金属、新疆协鑫新能源材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这些企业在向美国出口、再出口和转让技术时,都需要获得额外的许可。
近年来,尽管中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反倾销调查就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这不仅影响了中国光伏企业的出口业务,也对全球光伏产业的供应链稳定造成了冲击。
面对美国等政府的打压,中国光伏企业并未坐以待毙。一方面,它们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它们也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此外,中国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光伏产业的发展,包括提供财政补贴、优化产业布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