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上好设立芯片设计公司,分销商转型再添一例
在半导体产业全球化重构背景下,传统分销商正面临双重挑战,国际局势波动加剧供应链不确定性,单纯贸易差价模式难以支撑持续增长。为此近年来很多分销商进行了业务拓展或转型,或向上游布局芯片设计业务,或向下游开展终端品牌业务。
例如英唐智控通过“分销+设计”双轮驱动模式,在显示驱动芯片与MEMS微振镜领域构建起技术壁垒;雅创电子在今年3月通过战略性并购上海类比部分股权,快速切入芯片设计领域;盈方微采用控股子公司模式布局芯片设计……当然,最成功的案例还是韦尔股份和豪威。
近日,国内半导体分销领域再现战略转型标志性事件。
企查查最新数据显示,深圳市宝汇芯微电子有限公司于6月25日正式成立,注册资本1000万元,由A股上市公司好上好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市蜜连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深圳宝汇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持股。公司注册资本为 1000 万元,其中深圳蜜连以 510 万元占股 51%,宝汇芯科技以 490 万元占股 49%。这家新锐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集成电路芯片设计、销售及技术服务,法定代表人为窦贵栋。
从贸易到创新的范式转换
好上好成立于 2014 年 12 月 23 日,注册资本 20471.448 万人民币。主营业务为向消费电子、物联网、照明等应用领域的电子产品制造商销售电子元器件,并提供相关产品设计方案和技术支持等服务。公司代理的产品主要以SoC芯片、无线芯片及模块、电源及功率器件、模拟/数字器件、存储器等主动元器件为主。
2022年10月,好上好正式登陆深交所主板。
近年来,公司在业绩方面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22 年至 2024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63.95 亿元、57.76 亿元和 72.33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9922.41 万元、5587.54 万元和 3014.33 万元。2025 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收入 17.72 亿元,归母净利润 1760 万元。
本次布局芯片设计业务,或能为公司带来新的增长点,增强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新成立的宝汇芯微电子已构建起完整的技术服务框架,企查查显示,其经营范围不仅包含传统的芯片及电子产品销售,更突出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及服务、技术进出口等核心环节。
这种布局与深圳宝汇芯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积累形成协同效应,后者作为成立18年的老牌电子解决方案服务商,拥有1项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行业分析师指出,分销商转型设计具备三大先天优势:
其一,通过20余年行业深耕积累的客户画像数据,可精准指导芯片定义;
其二,覆盖全国的销售网络为新品导入提供天然试验田;
其三,年均数十亿级的现金流为研发投入提供保障。好上好2024年财报显示,其电子元器件分销业务营收达65.8亿元,这为宝汇芯微电子的技术攻关提供了坚实支撑。
本土设计企业的黄金窗口
当前全球半导体产业正处于技术迭代与格局重塑关键期。
中国芯片设计企业数量从2012年的534家激增至2022年的3243家,年均增速超20%。政策层面,《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集成电路第三极,其中芯片设计业务收入目标超2000亿元。
好上好此番成立宝汇芯微电子恰逢其时,其业务转型轨迹与行业标杆韦尔股份的发展路径高度契合。
作为本土分销商转型典范,韦尔股份通过2007年设立韦尔半导体开启“分销+设计”双轮驱动模式,2019年收购全球第三大图像传感器公司豪威科技后,芯片设计业务占比从20%跃升至62%,市值突破千亿大关。这种转型逻辑在宝汇芯微电子的股权结构中得以印证——控股股东蜜连科技作为好上好全资子公司,承载着将分销渠道优势转化为设计研发动能的战略使命。
在AIoT设备驱动存储需求爆发背景下,好上好此前代理的存储芯片、模拟器件等产品矩阵,可与新公司的设计能力形成协同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其经营范围特别强调技术进出口,这或意味着公司将瞄准国际市场,在RISC-V架构芯片、特种存储器等细分领域寻求突破。
挑战与应对
尽管转型路径清晰,但挑战依然存在。
芯片设计行业具有“三高”特性:技术门槛高、资金投入高、人才密度高。对此,好上好已展开前瞻布局:通过蜜连科技与深圳宝汇芯的技术嫁接,快速补足研发短板;借助上市公司平台优势,未来或通过股权激励吸引高端人才。
更深层的产业意义在于,宝汇芯微电子的成立标志着本土分销商正在突破“搬运工”角色定位,向产业价值链高端攀升。这种转变不仅关乎企业自身的第二增长曲线,更将推动中国半导体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的关键转型。随着更多分销巨头加入芯片设计赛道,一个更具韧性和创新力的本土半导体生态圈正在成型。
- 成交数 --
- 成交额 --
- 应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