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工信部:我国已建成2500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编者:ZYY@芯闻道 阅读489 来源: 中国发展网 2023/10/17 10:01:10 文章 外链 公开

    摘要:我国已经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 2500 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从而有力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研发和生产效率。



    近日,2023 中国(太原)人工智能大会在山西太原开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任爱光在致辞中介绍,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近年来蓬勃发展,核心产业规模已达 5000 亿元人民币,企业数量超过 4400 家。


    他提到,我国已经实现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 2500 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从而有力推动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显著提升了研发和生产效率。


    任爱光表示,大模型的技术创新,有望培育形成新的生产力,加速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全方位多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本次大会以“聚焦制造业振兴、助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加速赋能产业优化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戴琼海说,大模型成为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可能路径之一,大模型的训练代码量从2019年的万级增长到2021年的十万级,人工智能技术复杂度正在快速增加。目前,中国仍面临一些瓶颈和挑战,形成中国方案迫在眉睫。


    在今年 7 月的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工信部副部长晓兰也曾表示,我国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布局,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5G 基站超过 280 万个。


    此外,我国融合应用深度拓展,目前已建成 2500 多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经过智能化改造,研发周期缩短了约 20.7%、生产效率提升了约 34.8%、不良品率降低了约 27.4%、碳排放减少了约 21.2%。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2 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了 5080 亿元,同比增长 18%。


    2022 年我国计算产业规模达 2.6 万亿元,近六年累计出货超过 2091 万台通用服务器、82 万台 AI 服务器,计算技术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位列各行业分类第一。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居世界首位。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13年至2022年11月,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申请量达72.9万项,我国累计申请量达38.9万项,占53.4%;全球累计人工智能发明专利授权量达24.4万项,我国累计授权量达10.2万项,占41.7%。


    同时,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在人工智能大模型、人工智能计算芯片等领域取得了技术突破。算力基础设施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基本构建,“东数西算”工程加快实施;建成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我国企业在应用算法、智能芯片、开源框架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已取得重要突破,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技术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标志性产品有效落地应用。


    目前,我国已有超过400所学校开办人工智能专业,高端人才居全球第二。截至2022年底,全球人工智能代表企业数量27255家,其中我国企业数量4227家,约占全球企业总数的16%。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已形成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三大集聚发展区。


    中国信通院《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2023 年)》显示,我国算力多元化发展持续推进。预计到 2025 年,全球算力规模将超过 3ZFlops(IT之家注:ZFlops 即每秒十万亿亿次浮点数运算),至 2030 年将超过 20ZFlops。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