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明日生效,你需要知道4件事
今年6月末荷兰发布新出口管制措施,规定半导体厂商在出口一些先进的深紫外光刻(DUV)系统时申请出口许可证,新的许可规则将于9月1日生效。8月31日,日经亚洲发表了题目为《荷兰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生效:需要知道的4件事》的文章,从新规涵盖设备类型、荷兰出台规定原因、中国政府回应和新规影响四方面进行了梳理。
以下是全文编译:
知情人士称,在新规定生效之前,中国芯片制造商一直在争相收购重要设备。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到目前中国从荷兰进口的此类设备已经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总量。荷兰的监管规定没有点名中国,但预计它们将对中国造成打击,因为面对美国的压力,中国正竞相建立自己的芯片供应链。
这些规则涵盖什么类型的设备?
这些规定涵盖了一小部分用于芯片制造工艺的极其先进的设备,包括浸润式深紫外(DUV)光刻和原子层沉积(ALD)设备。
光刻是指在晶圆上投射和印刷电路设计。DUV光刻机对于大多数电子设备中使用的大多数芯片的生产至关重要,包括存储芯片、处理器和传感器。只有荷兰的ASML公司和日本的尼康公司生产7纳米芯片制造所需的浸润式DUV工具。
ASML表示,其最先进的DUV设备属于新规定的范围,但其主流DUV设备不属于新规定的范围。自2019年以来,该公司已被禁止向中国出口其更先进的EUV(极紫外线)光刻机。
另外,ALD涉及到在晶圆上沉积各种材料,以形成极其精细的芯片层。另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公司ASM是这类设备的全球领导者。
荷兰为什么要出台这些规定?
荷兰政府表示,这事关国家安全。荷兰对外贸易和发展合作部长Liesje Schreinemacher在谈到新规定时说道:“我们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采取了这一措施。”根据荷兰政府的说法,规则中涵盖的技术可用于先进的军事应用,其不受控制的出口可能构成国家安全风险。
然而,此举是在美国向荷兰和日本施压,要求限制中国最先进的芯片制造技术之后做出的。这三个国家共同主导着此类设备的全球市场,它们在今年1月就这一问题达成了协议。日本在7月份就已实施了更严格的管制。
中国政府对此有何回应?
荷兰3月份宣布计划收紧出口管制时,中国表示反对。今年7月,就在荷兰公布新出口管制细节的几天后,中国也出台了自己的限制措施:出口镓、锗及相关化学品需要获得许可证。镓和锗对电动汽车、可再生能源、半导体至关重要,而中国主导着它们的供应。
中国外交部表示,这些规定旨在“保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荷兰的回应则是要求欧盟“就这些措施向中国发表关切”。
这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在中国方面,来自荷兰和日本的芯片设备订单铺天盖地。这些订单似乎是针对成熟的设备,但也可能表明,企业担心出口限制可能会进一步收紧。今年前七个月,中国仅从荷兰的进口额就达到26亿美元,超过了2022年全年的进口额。
ASML方面表示,预计荷兰的新规定不会对其2023年的业务或长期增长前景产生实质性影响。事实上,该公司在最近一个季度公布了超出预期的业绩,并上调了2023年的预期。2023年上半年,该公司对中国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9%,达到21亿欧元(约合22.7亿美元),其表示,中国对成熟和“中等关键”设备的需求强劲。
考虑到由于消费电子产品需求的下滑,除了人工智能应用之外,整个芯片市场的低迷,这一结果就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了。由于经济复苏慢于预期,ASML最大的客户之一台积电已将今年的收入预期下调至下滑10%。
野村证券分析师Donnie Teng表示,尽管有新规定,中国仍将能够从荷兰获得一些设备,同时中国努力推进自己的技术并使用更多的国产机器。但他也指出,不能排除进一步出口限制的可能性。“然而,目前还不确定美国是否会进一步出台任何新的收紧规定,这将影响荷兰和日本的领先芯片设备制造商。他们不仅需要遵守自己国家的出口管制,而且这些公司需要遵守美国的规定,因为他们的设备仍然使用关键的美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