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简史系列 | 改变世界的芯片(1971——2010年)
八.1971年:第一颗微处理器问世
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推出全球第一个微处理器4004芯片。它是一个4位的中央处理器(CPU)芯片,采用MOS工艺制造,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这是芯片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同年,Intel公司推出1kb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标志着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s,LSI)出现。第一颗微处理器的发明者——特德·霍夫(Marcian Edward "Ted" Hoff),也因此被《经济学人》称为“第二次大战以来最有影响的7位科学家之一”。
特德·霍夫(Marcian Edward "Ted" Hoff)
第一个“4”是指以4位为单位的设计思想,后一个“4”则指的是由英特尔制造的第4种专用芯片。4004采用的是10微米的工艺,有2250个晶体管,时钟频率为74kHz,每秒可执行6万次运算,售价为200美元。1999年,美国《财富》杂志将4004微处理器选为“本世纪最杰出产品”。作为历史上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4004是现代计算机小型化的关键性一步,掀开了电子计算机发展崭新的一页。
全球第一颗微处理器“4004”
九.1978年:Intel开创x86架构计算机时代
1978年,Intel发布了新款16位微处理器8086,Intel 8086上集成了约4万个晶体管,采用 HMOS工艺制造,+5V电源,时钟频率为4.77MHz~10MHz,外部数据总线均为16位,地址总线为4+16位。在8086推出不久,Intel还发布了其变化版本8088。Intel 8086开创了x86架构计算机时代。x86架构是一种不断扩充和完善的CPU指令集,也是一种CPU芯片内部架构,也成为个人计算机(PC)的行业标准。
十.1981年:IBM推出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
1981年,IBM基于Intel的8088微处理器推出全球第一台个人计算机(PC)。第一台IBM PC用的Intel 8088主频为4.77MHz,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的MS-DOS。IBM PC的研制项目主管是唐.埃斯特利奇(Don Estridge),被誉为是IBM PC之父。从IBM PC机开始,PC真正走进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它标志着计算机应用普及时代的开始,也标志着PC消费驱动芯片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时代开启。
十一.1982年:TI第一颗DSP问世
DSP芯片也称数字信号处理器,是一种适合于进行数字信号处理运算的微处理器,其主要应用是实时快速地实现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20世纪60年代,微处理器发明后,因处理速度不快,无法满足越来越大的信息量的高速实时要求,这就催生了更快更高效数字信号处理芯片DSP的诞生。在当今数字化时代,DSP已成为通信、计算机、消费类电子产品等领域的基础器件。
1982年,TI公司成功推出了第一代DSP芯片TMS32010。这种DSP 器件采用微米工艺 NMOS 技术制作,有55000个晶体管,虽功耗和尺寸稍大,但运算速度却比微处理器快了几十倍,该系列DSP芯片的问世标志着 DSP 应用系统由大型系统向小型化迈进了一大步,从此DSP芯片开始得到真正的广泛应用。截止目前,第六代DSP芯片已经问世,性能上全面碾压前几代芯片。
TI推出第一代DSP芯片TMS32010的裸片图
由于TMS320系列DSP芯片具有价格低廉、简单易用、功能强大等特点,所以逐渐成为目前最有影响、最为成功的DSP系列处理器。TI也由此成为全球DSP芯片最大的制造厂商,占据绝大部分的全球市场份额。
十二.1984年:Xilinx发明FPGA
FPGA (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是一种可编程逻辑器件。通俗来说,FPGA 就是一个可以根据需求来进行编程改变内部结构的芯片,因其灵活、高效、“可编程”的特性,也被称为“万能芯片”。目前FPGA芯片被广泛应用于通信、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人工智能等各个领域。
FPGA是由罗斯·弗里曼(Ross Freeman)发明的,他在1984年创立了Xilinx,并在1985年推出了第一款FPGA——XC2064。罗斯·弗里曼也因发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荣登2009 美国发明家名人堂。
FPGA芯片的发明者罗斯·弗里曼(Ross Freeman)
罗斯·弗里曼发明的第一款FPGA——XC2064只有64个可编程逻辑单元,800个晶体管。然而,在短短的40年时间,FPGA增长飞速。2019年,Intel推出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FPGA——Stratix10 GX 10M,拥有1020万个可编程逻辑单元,433亿个晶体管;如今,FPGA已经发展发展到了数万至数十万门的规模,成为全球市场规模约60亿美元的产业,在整个芯片产业链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984年赛灵思发明XC2064
21世纪之后FPGA行业的垄断化加剧,目前FPGA芯片被四大巨头Xilinx(赛灵思)、Altera(阿尔特拉)、Lattice(莱迪思)、Microsemi(美高森美)垄断。而FPGA芯片领域的巨头Xilinx(赛灵思)更是占据了50以上的市场份额。
十三.1993年:Intel登上第一宝座,霸榜20余年
1993年,Intel推出奔腾CPU芯片,计算机的“奔腾”时代到来。在Intel 80486推出四年之后,Intel公司1993年向用户展示的是新的CPU系列,命名为奔腾(Pentium)。奔腾CPU每个时钟周期可以执行两条指令,在相同时钟速度下,奔腾CPU执行指令的速度大约比80486快五倍。奔腾使英特尔进入了高性能CPU的市场,也是从这时开始,英特尔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开启了以Intel领导的芯片发展时代,霸榜20余年。
1997年,在经历奔腾CPU四代升级后,Intel开始推出奔腾Ⅱ系列CPU芯片;1999年Intel开始推出奔腾Ⅲ系列CPU芯片;2000年Intel开始推出奔腾Ⅳ系列CPU芯片。每种奔腾产品都有几代的升级版本或者特色款式。
2006年,在“奔腾”处理器霸榜12年之后,Intel推出了命名为“酷睿”(Core)的微处理器芯片,开始时Core CPU主要用于移动计算机;同年8月Intel又推出了桌面版和移动版的2核心的酷睿2,型号是Core2 Duo,采用了65nm的工艺制造。
2008年,Intel推出4核心的酷睿2,型号是Core2 Quad,采用了45nm的工艺制造;2010年,采用领先的32nm工艺Intel酷睿i系列全新推出,其中包括Corei3系列(2核心)、Core i5系列(2核心、4核心)、Core i7系列(2核心、4核心和6核心)、Core i9(最多12核心)系列等。
2011年3月,在32 nm工艺的桌面级和移动端处理器新品上,英特尔第一次采用了i3、i5 和 i7 的产品分级,划分出了低、中、高端清晰的市场策略。
2014年2月19日,英特尔推出处理器至强E7 v2系列采用了多达15个处理器核心,成为英特尔核心数最多的处理器。
2015年1月8日,英特尔发布世界上最小Windows电脑Compute Stick,大小仅如一枚U盘,可连接任何电视机或显示器以组成一台完整PC。
Intel处理器进化史(图片来源:电科防务研究)
十四.1999年:英伟达推出第一款 GPU
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缩写:GPU),又称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
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游戏机和移动设备上做图像和图形相关运算工作的微处理器。
1999 年,英伟达推出世界上首款GPU—— GeForce 256 ,是一款集成了转换、照明、三角形设置、剪裁和渲染引擎的单芯片处理器,核心是NV10,采用0.22微米制程工艺,有四条渲染管线,支持Direct3D 7.0、T&L以及OpenGL1.2先进的图形技术。
英伟达推出首款GPU:Geforce256
Geforce256打开了英伟达显卡和GPU市场,Geforce品牌系列也使英伟达成为AI芯片的领头羊,市场占有率达到80%。2001年,英伟达推出首款可编程的 Geforce3,主芯片集成5700万晶体管;2006年推出通用并行计算架构CUDA™,GPU 开始进入了科学计算、海量数据处理等需要大规模并行计算的领域;2008年,英伟达又发布 Tegra 移动处理器,借助ARM11内核,配以 Geforce GPU,打进移动SoC领域,其功耗比普通PC笔记本电脑低30倍,是最早的人工智能GPU......此后,英伟达在GPU领域不断更新迭代,目前已经成为有新兴技术行业的算力发动机,涵盖视觉计算、生物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动漫游戏、工业设计、模拟仿真、自动驾驶、云计算等各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