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Gartner:AI产业趋于理性但热度并未实质下降,预计2030年国内AI普及率将超50%

    编者: 武花静@芯闻道 阅读6 来源: Gartner 2025/09/09 01:34:14 文章 外链 公开

    近日,Gartner高级首席分析师费天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等媒体采访时提出,中国在AI(人工智能)研发和部署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GenAI)技术。根据Gartner分析,2025年中国的AI十大趋势为:开放式GenAI模型、“自建”策略倾向、代理型AI、节俭型AI(节俭型AI减少了对AI芯片和算力的消耗,能提供高性价比的AI解决方案)、工程化能力、协作式AI防御体系、快速增长的AI人才、无处不在的AI、包容性AI生态系统,从数据到AI的生态系统。


    费天祺给出了一组预测数据: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7年,超过一半的首席数据与分析官(CDAO)将为数据素养和AI素养项目争取到专项预算,其背后推动力是企业在GenAI上的投入未能实现预期价值。她还直言,从当前状况来看,企业对于AI的投资回报率信心不足,仅13%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有信心;37%认为可接受;36%信心较低;4%的受访者表示没有信心。

    对投资回报不抱期待,是否会导致产业热度下降?费天祺认为,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2024年还有“百模大战”一说,但今年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基础大模型赛道已进入快速收敛的阶段。究其原因,投资成本高、商业变现路径不明确是根因,资本变得更加谨慎。不过她也强调,AI产业整体热度并未实质下降,只是市场正趋于理性,投资焦点转向价值和应用落地等方面,有优势的大模型使用率依旧很高。以国内市场为例,虽然如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占据了国内的主要市场,但部分海外模型在国内也得到了广泛的接受和应用。

    费天祺还提到,近几年,国内AI发展受到了很多限制,如芯片、算力等。但同时,AI也是一个被国家战略重点关注和支持的行业,长远来看挑战与机遇共存。

    根据Gartner预测,到2028年,中国企业对AI开发技能的需求将增长50%;33%的企业软件将包含代理型AI,而2024年的这一比例还不到1%。到2030年,中国社会的AI普及率将达到50%以上。

    至于最近爆火的Agent AI(智能体),在费天祺看来,智能体确实提高了生产力,但目前市场上对于Agent AI的期待和现实仍有较大差距,尚未出现广度和深度较好的通用智能体。

    生态方面,费天祺指出,在当前的AI生态系统中,生态边界的模糊促使形成了一种包容性的发展模式,特别是在国内。随着大模型成本和能耗的下降,模型之间的差异缩小,企业独有的数据成为了区分AI应用效果的关键,构建了一个从数据到AI应用的完整生态链。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联系责任编辑(社区)
    李明骏
    @芯之元 ,版权号:B000040474935
    成员
    • 成交数 --
    • 成交额 --
    • 应答率
    聊天 收藏 点赞
    赏
    ¥1.00¥5.00¥10.00¥50.00¥100.00
     0  0
    
    
    分享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0
      推荐商品
      验证
      二维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