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器件价格的税务处理
各位元器件老板每天起早贪黑地辛苦耕耘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但大家要做“现代农民”,要“洗脚上田”,要知晓元器件买卖过程中的税务常识,踏踏实实做业务,防范税务风险。
业务人员天天询报价,会涉及到三种情况:(1)国内价和海外价;(2)国内价有未税价和含税价;(3)含税价有“专票价”(一般纳税人)和“普票价”(小规模纳税人)。这之间的价格搞错了,会给财务记账带来困惑,给公司增添税务风险,最终业务做不下去。以下简介这三种情况的税务处理。
一、国内价和海外价及税收制度
国内价缴纳增值税,海外价有的缴纳增值税,有的缴纳利得税。通常香港交货价,就是需要缴纳利得税,而国内交货价,需要缴纳增值税。国内价和海外价常体现出税收制度的不同。
企业缴纳增值税后,需要在结转利润或收入时再次缴纳所得税,如中国和欧洲许多国家就是这样。而实行利得税的国家或地区,企业只需要在报税期限一次性缴纳利得税,如中国香港、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都是缴纳利得税。这里增值税和所得税是两个不同的税种,不是双重征税;其实利得税中包含了商品流通的增值税及企业获得利润的所得税,只不过是一次性分别申报和缴纳而已。
简单的说,在元器件行业,国内价和海外价的区别就是增值税价和利得税价,增值税价包括了增值税,利得税价其实就是未税价。因此,一个在香港交货的价格,转为国内价,需要缴纳增值税,另外还需要缴纳货物报关时产生的关税及费用;此外,两个价格税种不同,币种和金额也不同。大家对两种价格的理解,要建立在对两种不同税收制度的理解基础上。
二、未税价和含税价及现金交易
国内元器件买卖询报价时的价格,通常是未税价,没有包括含税价,存在税务风险,尤其是现金交易,需要正确处理,避免税务风险。
必须明确,拒收现金是不合法的。国家法币,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拒收。因此,没有任何一条税收政策,规定不允许现金交易。所有企业均可通过现金交易。现金交易的风险,是指交易以个人卡支付,没有通过对公账户支付和账务处理。
中国实体经济“以票控税”,对公账户资金必须通过税票才能合法核销。企业的任何无税收付,都会导致所得无法抵减成本而虚增利润多交税。一个元器件业务订单,采购时现金买入,无进项税票,已经损失了抵扣的进项;销售时再次现金收款且不开票,则构成偷漏税嫌疑,给辛苦劳作的元器件老板们造成巨大的税务风险。国内元器件买卖,都应该通过对公账户执行交易。贵公司收到客户的个人卡或现金货款,需索取客户的委托付款协议,说明客户授权付款人现金支付某合同的金额,然后贵公司将资金存入账户并向客户开具发票(而不是个人卡或现金付款人),以便财务核销并缴税。如果贵公司的供应商需要个人卡或现金支付,需确保供应商提供税务局代开的增值税发票,然后贵公司才能从对公账户支付个人卡或现金。即便买方不需要发票,财务也应当确认不开票获取的收入,申报纳税的当期收入为不开票收入与开票销售收入之和,确保留存所有交易痕迹的证据。
老板们都应该明白,所有元器件交易,都是企业之间的交易;交易双方以个人卡或现金支付,表面上场外交易溯源困难,但元器件最终一定会流通到实体企业,尤其是终端制造业,成为场内交易,相关资金往来,一定能溯源到现金交易,尤其当下金税工程全面实施情况下,一目了然。建议元器件老板们,务必要求业务人员在询报价及订单时,不仅明确未税价,而且明确含税价,确保对公账户往来收付款,并开收增值税票。
三、专票价和普票价及征收税率
国内在2011年推行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到2016年营改增结束,全面实行增值税制,但增值税还是区分两类:一类是增值税专用发票,一类是增值税普通发票;通称前者“专票”,后者“普票”,二者税率不同,纳税机制不同。
按照2022年国家颁布的最新增值税税率政策,小规模纳税和一般纳税人区别如下:
l 征收税率不同:小规模纳税人为3%,一般纳税人为13%;
l 进项处理不同: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一般纳税人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l 开票权限不同:小规模纳税人自身只能开普票,或由税局代开3%增值税专用发票,一般纳税人自身可开专票和普票,且一般纳税人的普票和专票对自身纳税无区别,接收普票的客户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l 计税方式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当期未税销售额X征收率,一般纳税人当期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l 方向不同: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转为一般纳税人,而一般纳税人不得转为小规模纳税人;
许多元器件老板都注册了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用于不同客户的税务需求:一般纳税人走专票业务,小规模纳税人走普票业务。一个产品是普票采购的,则有利于普票的客户;一个产品是专票采购的,则有利于专票客户。专票购入货物,建议一律专票售出;普票购入货物,建议一律普票售出;避免大量普票购入货物,然后专票售出,以免异常交易导致税务风险。
总之,元器件价格随时波动,但税务规则是价格下的磐石,必须牢固不动。许多元器件分销企业都是中小企业,老板们不熟悉税务处理,嫌麻烦,但元器件的价格税务处理不当,会导致虚开发票的风险,产生为自己或他人虚构商品交易,包括货名、数量、价款、税额等嫌疑,后果是严重的,一般情况是补税及行政处罚,包括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包括企业直接主管和其他责任人;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其实,近年国家对中小企业发布了多项税收和贷款优惠政策,只要各位元器件老板下定决心,在符合税法的前提下做元器件业务,照章纳税,合理避税,一定有稳如磐石的利润。在此分享上述元器件价格方面的税务经验,欢迎各位老板来电来函,进一步的探讨,共建安全稳定的元器件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