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字节联手注资昕原半导体
近日,昕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下称“昕原半导体”)发生工商变更,原股东上海联知创投退出,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管、Accelerator XIII Ltd. 为股东,注册资本从约 4653.7 万增至 5029.7 万。此前 2024 年底,字节跳动旗下公司已持股 9.5%,助力其虚拟现实头显开发。
早在2024年年底,字节跳动旗下公司PICOHEART(SG)PTE.LTD就成为昕原半导体股东,持股9.5%,字节跳动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消息,表示这是为了帮助推进该公司在虚拟现实头显设备方面的开发。
昕原半导体建成大陆首条 28/22nm ReRAM 12 寸中试线,通线且具备量产能力,采用先进设备(如精度 1-2A 的 PVD 设备),支持 28nm 及以下工艺节点开发,同时与外部代工厂合作满足大规模生产需求。
随着蚂蚁集团近日悄然入股昕原半导体,科技大厂对芯片领域的布局正呈现出新一轮加速态势。
2025年9月2日,企查查信息显示,昕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股东。
这并非个例。字节跳动早在2025年初就宣布计划投入超过120亿美元用于AI芯片采购。
国内互联网大厂受政策要求需采购国产芯片,并正将部分推广英伟达芯片的资源转向国产芯片。
01 蚂蚁布局芯片领域
昕原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XIANG ZHANG,专注于ReRAM新型存储技术及相关芯片产品的研发。
此次工商变更后,公司注册资本由约4653.67万人民币增至约5029.73万人民币。原股东上海联知创业投资管理中心退出,新增蚂蚁集团旗下上海云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和Accelerator XIII Ltd.为股东。
股权信息显示,该公司现由上海联和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昕存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及上述新增股东等共同持股。
02 大厂芯片竞赛升温
蚂蚁集团的投资只是科技大厂芯片布局的冰山一角。字节跳动早在2025年初就宣布计划投入超过120亿美元用于AI基础设施,特别是AI芯片的采购。
字节跳动的投资计划中,在中国采购约400亿元人民币(约合55亿美元)的AI芯片,金额是去年的两倍。此外,公司还计划在海外投资约68亿美元,重点采购先进的英伟达芯片。
阿里也在积极推进自研AI芯片。据悉,阿里正在测试新型推理芯片,该芯片不再由台积电代工,转为由国内企业制造,行业普遍推测为中芯国际。
03 国产芯片替代加速
趋势表明,国内互联网大厂正加速转向国产芯片。数据显示,字节跳动约60%的国内芯片订单将交予中国供应商,如华为及寒武纪。
腾讯2024年服务器整机采购预算年初计划为500亿,当前可能上修至700亿,其采购策略以合规芯片为主,不涉及水卡交易。
这一转变背后既有政策因素,也有供应链安全考量。国内互联网大厂受工信部政策要求需采购国产芯片。
云厂商正将部分推广英伟达芯片的资源转向国产芯片,这一趋势已确定。
04 技术突破与挑战
国产芯片技术在不断取得突破。阿里的新型推理芯片采用与英伟达架构兼容的技术路线,通过兼容性设计降低客户的迁移成本。
中芯国际的7nm工艺通过DUV多重曝光技术已实现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产能将逐步释放,成为国产高端芯片的核心供应来源。
但挑战仍然存在。英伟达的CUDA平台经过近20年的积累,已形成庞大的开发者生态和软件库,这不是简单通过架构兼容就能完全替代的。
05 资本大力加持芯片研发
大厂正在资本层面大力加持芯片研发。
字节跳动Ada芯片项目于2022年底立项,2023年启动开发,2022年底初始团队约30人,目前自研芯片团队规模约210人,预计年底将进一步扩大。
百度因早期选三星代工,在代工、产能、良率、供给等方面进展较快;阿里和字节因选台积电代工,受部分因素影响进度稍慢。
大厂自研芯片是必然趋势,核心目的是针对单一场景(如图像理解、视频生成、语音模型等)定制专用集成电路(ASIC),通过自研解决成本问题。
06 市场前景与应用场景
AI产业正站在从训练向推理转型的关键节点上。2025年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重要转折点——大模型技术日趋成熟,模型调用成本显著降低,AI正从训练时代迈入推理时代。
推理算力需求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字节当前模型推理量约20万亿次/日,预计2024年底将增至50-60万亿次/日,对应需约60万张GPU卡承接需求。
多模态推理支持也成为国产芯片的发力点。量产的国产卡或2025年上线的国产卡能够支持多模态推理,当前已用于图像、语音、视频扩散等推理场景。
07 供应链安全与自主可控
选择国内代工厂生产,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决策,更是战略安全层面的考量。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面临重构的背景下,将核心芯片制造环节放在国内,能有效降低地缘政治带来的供应风险。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的绝对龙头,正站在国产替代加速与全球半导体周期复苏的双重风口。其先进制程突破和特色工艺技术壁垒为阿里芯片提供了稳定的制造基础。
供应链的自主化还能带来成本优势。随着国内代工技术的成熟和产能的释放,单位制造成本有望逐步下降。
随着蚂蚁集团投资昕原半导体,字节跳动巨额采购AI芯片,大厂们在芯片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
根据TrendForce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晶圆代工市场总营收突破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6%。
这些投入不仅为了应对当下的算力需求,更是在布局未来五年、十年的技术竞争。芯片自主已成为中国科技巨头们的共同选择,这条长征路上既有挑战,也充满机遇。
(内容来源:西部财经融媒、集微网)
- 成交数 --
- 成交额 --
- 应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