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内存厂集体停产!DRAM现货价格翻倍!
DRAM是应用最广泛的存储芯片之一,由于有报道称中国大陆即将转移生产,现货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过去一个月,基准8GB DDR4模块的价格翻了一番,此前中国台湾媒体报道称,中国大陆领先的制造商长鑫存储(CXMT)准备在2026年年中之前逐步淘汰DDR4的生产。加剧全球供应趋紧的预期。
DDR4市场则出现了“有钱没货”的罕见现象。据媒体报道,华强北商家直言:“16GB裸条一周涨20%,现在是有钱都买不到货”。
DRAM芯片将数据暂时存储在计算机和家用电器中。DDR4通常用于计算机。6月25日,8GB DDR4的价格在4.90美元左右,是一个月前的两倍多。6月20日的价格达到了4.65美元左右。
继三星电子、SK海力士、美国美光之后,CXMT开始生产DDR4。在与美国的贸易战中,中国正在为购买国产DRAM提供补贴,作为促进国内芯片生产的努力的一部分。据一位内存市场内部人士透露,CXMT宣称其价格比其他国家制造的产品“便宜约50%”。
一些分析师预测,CXMT今年的市场份额可能接近15%左右。
三星、SK海力士和美光正在从DDR4转向利润更高的DDR5和高带宽内存(HBM)——一种对生成式人工智能至关重要的3D叠存储芯片。
一家电子贸易公司的高管表示,有报道称,长鑫存储可能也会转向这些下一代产品,这“令市场感到意外”。熟悉该公司计划的人士说,该公司尚未宣布任何停产计划。
据估计,现货交易占整个DRAM市场的比重不到10%。毕马威驻日本FAS的冈本君(Jun Okamoto)表示,买家通常从分销商和经纪人那里购买库存,而不是直接从制造商那里采购。
一位市场内部人士表示,导致近期市场好转的其他因素包括,分销商因预期DDR4供应商减少而囤积库存。一家电子交易公司的相关人士表示:“中国大陆的投机经纪人也在买进。”
大多数DRAM交易都是存储器制造商和买家之间每月或每季度的大额交易,买家通常包括器件或模块制造商。今年5月,8GB DDR4的批量价格约为每单元2.06美元,连续第二个月上涨约10%。
冈本说,现货价格被认为是“影响整体价格走向的一个指标”。另一位电子交易高管表示,大宗商品价格目前可能会保持上升趋势。
附:A 股存储芯片相关公司主营及竞争力梳理
一、存储芯片设计 / 制造类
1. 佰维存储
主营:存储芯片模组研发、生产(SSD、内存模组、嵌入式存储等),面向消费电子、工业、汽车等领域。
竞争力: 国内存储模组龙头,客户覆盖三星、金士顿等,车规级存储产品切入新能源汽车供应链。 自研固件算法和封装技术,具备定制化解决方案能力,消费级市场份额领先。
2. 兆易创新
主营:NOR Flash 存储芯片设计,同时布局 MCU、传感器等。
竞争力: 全球 NOR Flash 市场份额前三,国内第一,大容量 NOR Flash 技术突破(如 55nm 工艺)。 客户包括华为、高通等,车规级产品进入特斯拉供应链,研发投入高(2023 年研发费用率超 15%)。
3. 江波龙
主营:存储品牌运营(FORESEE)及模组制造(SSD、U 盘、内存卡等),面向消费及企业级市场。
竞争力: 国内存储品牌龙头,渠道覆盖全球,企业级客户包括联想、戴尔;消费级品牌 “Lexar”(雷克沙)市占率高。 具备 SSD 主控芯片自研能力,车规级存储产品通过 AEC-Q100 认证。
4. 东芯股份
主营:中小容量存储芯片设计(NOR Flash、NAND Flash、DRAM),聚焦消费电子和工业领域。
竞争力: 国内少数同时布局三类存储芯片的企业,NOR Flash 市占率国内前列,车规级产品进入比亚迪供应链。 采用 Fabless 模式,成本控制灵活,研发效率高。
5. 北京君正
主营:嵌入式处理器芯片设计,存储领域布局 LPDDR 内存芯片。
竞争力: LPDDR 芯片切入智能手机、物联网市场,客户包括华为、小米;并购 ISSI 后获得存储芯片设计能力。 低功耗技术优势显著,产品应用于智能穿戴、汽车电子等场景。
6. 国科微
主营: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广播电视芯片设计。
竞争力: 国内存储控制器龙头,自研 SSD 主控芯片支持 PCIe 4.0,客户包括长江存储、华为。 信创领域深度布局,存储芯片适配国产操作系统和处理器。
二、存储芯片封装测试类
1. 通富微电
主营:半导体封装测试,存储芯片封装(如 BGA、TSV)占重要份额。
竞争力: 国内封装测试龙头,全球前十,为美光、三星等提供存储芯片封装服务。 合肥厂聚焦存储封装,产能规模大,先进封装技术(如倒装焊)布局领先。
2. 澜起科技
主营:内存接口芯片设计(DDR5 相关芯片),存储领域关联内存模组。
竞争力: 全球 DDR5 内存接口芯片市占率超 40%,技术垄断性强,客户覆盖三星、海力士等。 研发壁垒高,专利布局完善,受益于 DDR5 迭代周期。
三、存储芯片产业链上下游(设备 / 材料 / 工具)
1. 北方华创
主营:半导体设备(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应用于存储芯片制造。
竞争力: 国内半导体设备龙头,刻蚀机进入长江存储、中芯国际产线,14nm 设备实现量产。 存储芯片产线设备配套能力强,受益于国内晶圆厂扩产。
2. 中微公司
主营:刻蚀设备(逻辑芯片、存储芯片用),碳化硅设备。
竞争力: 5nm 刻蚀机进入台积电供应链,存储芯片刻蚀设备(如 3D NAND)适配长江存储。 技术对标国际巨头(如应用材料),国产替代空间大。
3. 拓荆科技
主营:薄膜沉积设备(PECVD、ALD),用于存储芯片制造。
竞争力: 3D NAND 薄膜沉积设备打破国外垄断,进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产线。 ALD 设备技术领先,适配先进存储工艺,订单增速快。
4. 华海清科
主营:CMP(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存储芯片制造关键设备。
竞争力: 国内 CMP 设备龙头,市占率超 80%,客户包括长江存储、中芯国际。 3D NAND 抛光设备技术突破,替代美国应用材料,国产化率提升。
5. 安集科技
主营:半导体抛光液(CMP 材料),存储芯片用抛光液占主导。
竞争力: 国内抛光液龙头,3D NAND 抛光液打破日本 Fujimi 垄断,进入长江存储供应链。 产品覆盖存储芯片全流程,研发投入高(2023 年研发费用率超 15%)。
6. 江丰电子
主营:靶材(铝靶、钛靶等),用于存储芯片薄膜沉积。
竞争力: 国内靶材龙头,铝靶进入中芯国际、长江存储产线,打破日本 JX 金属垄断。 高纯靶材技术达标,适配 14nm 以下工艺,进口替代空间明确。
7. 微导纳米
主营:ALD(原子层沉积)设备,存储芯片高难度薄膜沉积。
竞争力: ALD 设备技术领先,进入长江存储、长鑫存储产线,适配 3D NAND 和 DRAM 先进工艺。 国内少数掌握 ALD 核心技术的企业,对标国外 Lam Research。
四、其他关联企业(非存储芯片核心,但产业链相关)
兴森科技:PCB 及半导体封装载板制造,存储芯片封装载板客户包括通富微电、长电科技。
沃格光电:光电玻璃基板,存储芯片封装用载板材料布局(非核心业务)。
精智达:半导体测试设备,存储芯片测试机配套(如 SSD 测试)。
全志科技:智能终端处理器芯片,存储领域关联嵌入式存储应用(非存储芯片设计)。
华大九天:EDA 工具,存储芯片设计用 EDA 软件研发(如布局布线工具)。
华虹公司:晶圆代工(逻辑芯片为主),存储芯片代工占比低(非核心业务)。 国芯科技:汽车芯片、安全芯片,存储领域布局少。
聚辰股份:EEPROM 芯片设计,属于小容量存储,非主流存储芯片。
- 成交数 --
- 成交额 --
- 应答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