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商务英语入门
全球化浪潮下,海外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遇与潜力,出海可突破国内市场局限,获取更多资源与客户,增强竞争力。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在出海过程中至关重要,能让中国企业更好地理解国际规则,快速融入全球商业体系。
对于元器件行业而言,行业英语专业性更强,不仅要熟记各类元器件的专有名词,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行业商务英语的应用及背后逻辑,因此我们培训的主题为《行业商务英语入门》,希望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元器件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帮助。
出海典故:coolie溯源
回看出海历史,最早期华人是以“coolie”的方式出海,该词汇源于印地语中“quli”,意为“雇佣仆人”。19世纪,大量华人劳工(尤其是广东人和福建人)漂洋过海到美国修铁路,当时美国劳动力短缺,这些华人劳工以远远低于市场价的工资(如2美元一天)承担艰苦工作。由于他们勤劳且能吃苦,被美国人称为“coolie”,这一词汇后来进入美国英语字典。当然,这个词也带有贬义和歧视色彩,反映了当时华人劳工所遭受的不平等待遇。直到十多年前,美国才废除了针对华人的歧视政策。
这个场景一如现在的美国电子行业劳动力短缺,为应对全球电子零部件需求,他们大量招揽各国人才,以填补岗位空缺。
从历史看今天,大家出海前必须需要先思考,如今我们再次面临出海,是重复coolie的历史,还是重塑华人的光芒?农民如何转变为渔民或网民?
语言比较:中文VS英文
除了历史,还可以从文字对比来理解。比如中文是表意文字,以方块字为主,笔画丰富,结构多样,注重平衡与对称;英文是拼音文字,以字母组合构成单词,字母形状相对简单,书写形式有大小写之分。避免使用中式英文,需了解西方文化背景、使用语境,才能更贴近西方人的表达习惯。
以下分享常用行业商务中英文词汇对照,并详细解读实操细节,各同行伙伴可依此作为出海操作标准。
行业商务英文:联系业务
在国际贸易中,与初次建立联系的海外企业联系,不仅要提供名片、公司简介、分销商类型等基础信息,更重要的是需要提供交易、信用等真实可供调查的信息与数据,仅仅靠递名片和熟人推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企业基础信息一定要做完善。
1. 举例如下:name card(名片)
- 在西方,名片模版通常简洁、专业,信息准确,避免过多装饰。
2. company profile(公司简介)
- profile(简介):更像一个“档案”,更详细、更正式,包含公司历史、组织架构、核心业务、代理品牌等。
- introduction(介绍):中式英文中比较常用,通常内容比较宽泛,可以用于多种场合,不一定详细。
3. distributor(分销商)
介绍业务类型,如Broker(独立分销商)/ Franchised(授权分销商)
4. trade references(交易参考)
- 在国内一般称为荣誉客户、合作客户等,在国际商务中,交易参考是建立信任的关键。
- 一般需要提供推荐方的联系方式(电话、邮箱),交易历史(业务往来情况,交易时间、交易规模等),通常对方会与推荐方直接联系,进行背调,验证你的真实度和信誉。
5、credit application(信用申请)
- 让对方了解你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决定是否与你合作。
- 一般需要提供包括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对方会通过多种渠道验证你的信用情况,包括联系你的交易参考方,验证你的信用评分等。
这些细节是出海成功的基础,也是建立国际业务信任的关键。
行业商务英文:上下游产品
关于上中下游行业的中英文术语,这里用三种颜色做出区分。
上
上游主要是原厂,通常只提供part number(产品型号)和厂牌信息。有时候甚至只提供一个part number。
分销商要抓住两个关键点:厂牌名和型号。厂牌名可能有全称、简称和缩写,在不同场景下会使用不同的称呼,比如brand、manufacturer或MFR。这些细节在出海业务中尤其需要注意。
中
接下来,就需要了解原厂产品的详细信息,包括类目、包装方式、产品说明书、产品变更通知书,是否停产等。需要注意的是,元器件是有国界的。例如,美国的产品可能无法在中国销售,如果违规销售美国产品到中国,即使无意为之,也会面临违规。
在出口过程中,ECCN(出口控制号)和关税都是非常难过的“关”。
关税主要有三大体系:国际海关组织统一规定的HS code(通用关税号),美国自己制定的tariff code(美国关税号),以及欧盟的独立关税体系。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关税归类规则,我们在进入不同市场时,必须先了解并遵守当地的关税分类。
下
在下游环节,主要是海外的PCBA厂和组装厂。越正规的公司越会重视物料号以及BOM(物料清单)中的相关序号。目前国内在这些概念上还存在一些混淆,有些网站甚至将元器件产品称为物料号。
沟通术语,区分外行与内行
- 外行:使用“my material code”
- 内行:使用“my part number”“my SPU”
终端与非终端
- 终端:使用material code(物料号)
- 非终端:使用part number(型号)
其他关键:标记产地,决定关税的关键因素
除了以上信息,当有了requirement(客户需求)、available(供货情况)和pricing(定价)之后,还需要标记产地,这是决定关税的关键因素,同一款产品,泰国产与美国产,进入中国关税都不同;反之,中国产品出海到其他国家时,关税也会因出口国不同而有所变化。
行业商务英文:产品规格明细
产品本身是定价的基础,规格明细会影响产品价格的变化。
1、MOA、SPQ、MOQ
MOA(minimum order amount,起订额)、SPQ(整包数)、MOQ (minimum order quantity,起订量),具体可参考上图
2、SPU与SKU
- SPU(标准产品单元):抽象分类,用于描述一个产品的基本类型或款式。例如iPhone 16 Pro Max,是一个独立的产品标准型号,不涉及具体颜色或存储容量;
- SKU(库存项):具体细分,描述一个产品的具体属性和规格。例如iPhone 16 Pro Max的颜色(红色、黑色、白色)、存储容量(256GB、512GB、1TB)、批次、产地等细节都是SKU。
元器件产品复杂且难以标准化,但在供应链中非常重要,部分词汇国内的理解与海外存在差异,例如FAE(技术支持工程师)是一个行业常见的术语,其真正承担的职责是负责产品的选型及应用方案,对接终端客户设计工程师,但国内对这个词语仍需进一步规范,因此了解词汇逻辑关系非常重要。
行业商务英文:订单跟踪
当完成了谈价及开单,进入订单跟踪环节,仍有许多中英文差异的环节需要注意:
1、开单信息:
- PO(采购订单)
- bill to(付款方)
- ship to(收货方)
2、差异
- 国内:许多企业已与时俱进,只要证据链完成便可,但仍有部分国内企业会要求“bill to”和“ship to”必须同名(银行账号和公司同名),
- 国际:国际贸易中,付款方和收货方可能不同,例如某中国大陆公司通过香港公司付款,通过新加坡公司收货。
3、注意交易证据链的完整
在国际贸易中,物流、支付等环节涉及的第三方是交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网站、数据以及核心业务都归属于企业自身,只要能够提供完整的证据链,就可以接受bill to和ship to不同名的情况。
4、供应链的未来趋势
20多年前,亚马逊就已经实现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并首次提出并实现first mile(头程)和last mile(尾程),这两个物流术语。相信未来在中国,通过平台化经营模式,供应链的最后一公里会逐步纵向结构转变为扁平结构。
行业商务英文:常见错误及拼读
准确表达字母和数字非常重要,以上常见示例对订单影响非常大,值得注意!
1、字母与数字的辨识
大写英文字母“O”和数字“0”,不管是打印或手写,都及其易混淆,即使是人工智能机器也难以准确区分,一字之差会导致型号无法查询或型号错误,价格差之千里。
2、拼写与发音
- 英语口语中,字母“m”和“n”等发音接近,容易造成口语听写错误。
- 可以采用特定的表达方式(如MC74HC读作Mary Charlie Seventy-four Henry Charlie)来避免对方拼写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