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元器件采购,很多不了解的人第一反应:“嗯,是个肥差!”
元器件行业鱼龙混杂,假货泛滥,五花八门,价格过山车,一天一个价,还得提心吊胆担心货期。如果不具备专业知识,或是丰富的采购经验,下单就像赌博,一不小心就可能踩坑,转身成为“背锅侠”,悲伤到吐血~下面,整理元器件采购过程中,最容易碰到的几个坑,很多人都中过招,引以为戒!一个完整的器件型号,由主体型号、前缀、后缀等组成,后缀最不起眼,但往往标识着器件的工作温度、细节性能、封装形式、包装形式等,是不可忽视的。比如,TL431CP和TL431CD两者不同后缀,代表着不同封装。采购元器件时,如果你不细心核对完整型号,只是对比大致的型号、数量、封装,觉得没问题就直接下单,那买回来的就可能不是你想要的物料。粗心不核对完整型号,一字之差则差之千里,这口锅你不背谁背?很多人对元器件普遍存在一个认知误区,以为一个型号对应一个品牌,但有些型号不按套路出牌,偏偏就有多个品牌。比如,NE555定时器,就有ST、NXP、TI、FAIRCHILD等多个品牌。虽说大部分物料,不同品牌也可以相互通用,但由于出货产品与客户封样存在出入,所以可能存在货不对板的风险。遇到未曾采购过的物料,不了解市场趋势,供应商拿捏不好,就随意询价找代理商、分销商,不明确产品性能要求就直接下单。其实,遇到不了解的物料,最好先了解产品信息和市场动向,然后让熟悉的供应商给出合理的产品成本分析和报价表。其中,部分原因是采购流程过长,导致刚好缺货,或遇到常销料的情况,从而采购进程被拖慢没赶上场。还有部分原因,是没有选到靠谱的供应商,其对现货库存的掌控能力和资源调配能力较差,从而导致无法提前预判和解决相应情况。*声明:本文出自网络。转载仅为学习参考,不代表本号认同其观点,本号亦不对其内容、文字、图片承担任何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