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汽车制动凸轮轴的感应淬火

    编者:彭建平@北辰亿科专区 阅读409 来源: 北辰亿科 2023/07/07 09:38:29 文章 外链 公开

    1 淬火工艺要求概述

           实验所用制动凸轮轴材质为45钢,轴径40mm,淬火技术要求为表面硬度52~63HRC,轴部淬硬层深度2~3.5mm,桃尖部淬硬层深度<10mm。
    如图1所示,汽车制动凸轮轴主要由桃心部、轴部及花键组成,其中桃心部和花键为仿形淬火,对淬火工艺有特殊要求。

     

     


    图1 凸轮轴

    2 淬火感应加热电源及机床选型  
            对于感应加热电源的选型而言,主要需确定两个参数:加热频率与功率。
    淬硬层深度主要受加热频率、功率密度及冷却速度影响,其中加热频率是影响层深的主要因素。根据凸轮轴层深要求,通过公式计算,加热频率可选择15~25KHZ。加热频率高时,透入深度浅,能量更集中,加热效率也高,故在满足层深要求时,频率尽可能选择较高的频率,所以加热频率选择25KHZ。
           设备功率大小可依据工件尺寸和功率密度大小计算得出。 经计算应选用80KW中频加热电源,加热频率25KHZ。试验所用加热设备为北辰亿科中频感应加热电源Doubhe80/100,加热效果稳定,试验结果良好。
    淬火机床选用轴类立式淬火机床,行程600mm。
    3 感应器结构设计
            轴部采用单圈圆环感应器,带辅助喷水圈;桃心部采用仿形单圈感应器,带辅助喷水器,如图2所示。淬火方式均采用连续加热扫描式淬火法,轴部和桃心部分开淬火,轴部淬火时凸轮轴上下移动并同时旋转,可使加热和冷却更加均匀。
    桃心部淬火需注意桃尖部加热,尖角部分加热时容易过热,为避免桃尖部过烧或桃尖部表面脱碳严重,故制作感应器时应增大桃尖部的耦合距离;其次桃心部的凹面处不易被加热,需在感应器凹面处加硅钢片,避免凹面处温度过低,导致硬度和层深不足。


    (a)桃心部淬火感应器 
    (b)轴部淬火感应器
    图2 凸轮轴淬火感应器

    4 感应加热淬火工艺
            凸轮轴淬火冷却方式为喷射式冷却法,通过辅助喷水圈使工件被加热部分冷却,完成马氏体组织的转变。往往淬完火的工件内部存在较大内应力,不利于工件的使用性能,淬火后需要对工件进行回火处理,以达到消除内部应力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回火方式,在冷却工件时,冷却结束后让工件仍留有一定余温,温度控制在200-300℃,使工件利用自身的余温进行自回火来消除应力。冷却后的温度可通过改变淬火介质流速或冷却介质浓度进行调整。淬火介质选用PAG基水溶液,sencro- p75淬火介质,浓度11%,使用温度10-50℃,PH值9-11,冷却能力随浓度的增加而下降。

    表1淬火所用工艺参数

    电参数 加热参数 淬火介质
    电压/V 设备功率/KW 有效功率/KW 电容量/μF 频率/KHZ 变压器匝比 功率密度kw/cm2 进给速度mm/min 浓度/% 温度/℃ 出水口压力/MPa
    380 80 34 0.3 22.5 12:1 2.5 300 11 10-50 0.4

     
    5 实验结果分析
    对淬火试样硬度及淬硬层深度检测,实验数据如表2:

    表2制动凸轮轴淬火实验数据表

    凸轮序号 淬火硬度/HRC 淬硬层深度/mm
    基圆 桃尖部
    1 60.5  59.2  59.7 2.2 7.9
    2 58.9   60   59.4 2.3 8.4
    3 59.1  60.1  60.3 2.3 8.7

            由表2可知,淬火后表面硬度分布均匀,基圆淬硬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桃尖部淬硬层深度满足工艺要求。
    轴部淬硬层深度如图3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淬硬层深度分布十分均匀;图4为桃心部表面淬火后图片。


    图3轴部淬硬层图


     图4桃心部表面图

     
            通过感应加热淬火可以很好的实现凸轮轴的表面热处理,感应加热淬火相比于其他表面热处理方式,如:表面渗碳、表面渗氮、碳氮共渗等,更加的环保、高效、经济,且适合连续性大批量生产。

    表3单项热处理能耗对比

    工序名称 零件能耗(kw*h/t)
    最高 最低 平均 能耗比率
    箱式炉,低于900℃淬火 693 242 448 1.67
    盐浴炉,低于900℃淬火 1760 712 1250 4.66
    井式炉,低于900℃淬火 1227 426 748 2.79
    保护气氛炉,低于900℃淬火 965 344 726 2.7
    调质 1147 516 844 3.15
    高频感应淬火 339 267 327 1.22
    中频感应淬火 379 124 268 1
    真空淬火 1738 838 1401 5.23
    气体渗碳淬火 1958 755 1324 4.95
    气体碳氮共渗淬火 1705 555 1708 6.37
    气体渗氮 1540 451 993 3.7

      由表3可知,在11项单项热处理工艺中,高(中)频感应淬火的能量消耗最低,在热处理的成本中能耗费用要占60%-80%。
     6 总结    
         感应热处理发明至今已近百年,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革新,相比于传统热处理工艺,日益成熟的感应热处理工艺不断展现出自己的优势,为现代工业服务。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