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芯百特WiFi6 FEM后发优势凸显,2023中国物联网大会物联网安全论坛成功举办

    编者:武花静@集微网 阅读451 来源: 集微网 2023/11/28 06:09:14 文章 外链 公开

    1.长安汽车供应链盘点:左手参股华为车BU,右手加速本土化进程

    2.破“卷”!芯百特WiFi6 FEM后发优势凸显

    3.2023中国物联网大会物联网安全论坛成功举办

    4.华为车BU走向独立,长安牵头投资,“新博世”真正浮出水面


    1. 长安汽车供应链盘点:左手参股华为车BU,右手加速本土化进程

     

    image.png

     

    集微网消息,华为剥离车BU的传闻发酵一个月后,终于在11月26日获得实锤,先是长安与华为就成立新公司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即赛力斯也表示收到了华为邀约参股新公司,据市场消息,除了这两家公司,江淮、北汽、奇瑞、广汽等本土车企也受邀参股新公司,将共同组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智能驾驶系统及增量部件Tier 1。

     

    随着华为车BU更换运营模式,国内汽车供应生态也将发生质的变革,主机厂此前担忧的“失去灵魂”的问题或将得到解决,而整合了原华为车BU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的新公司,有望真正践行“为车企造好车”的理念。

    作为首家官宣与华为车BU达成合作的车企,长安汽车的智能化供应链体系有望获得深度赋能。今天,笔者试从长安汽车供应商变化,看未来长安汽车供应链体系的变化趋势。

     

    长安加速转向本土供应链

     

    长安汽车隶属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上海汽车一起并称中国四大汽车集团,是中国重点扶持的汽车企业之一,已形成汽车零部件、汽车销售与服务、汽车物流、汽车生态圈四大主业板块,旗下参股或控股公司众多,仅上市平台“长安汽车”就多达50家。

     

    即便如此,在燃油车时代,长安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仍以国际企业为主,以2020年上市的长安UNI-T为例,该车动力系统中,仅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蓝鲸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器为长安自研,其他核心零部件均来自国际供应商,如马勒的1.5T发动机缸盖罩、博世的350Bar高压直喷系统、舍弗勒的DWT执行系统、博格华纳的双离合器及HCU混合动力控制单元、大陆集团的TCU变速器控制单元、森萨塔科技的机油压力传感器等。

     

    电气电子系统方面,车身控制模块(安波福)、车身电子稳定系统ESC/ESP(大陆集团)、ECU连接器(安波福)、气囊传感器(博世)等也是国际企业提供,仅单通道PM2.5传感器由国内企业佳华科技提供。

     

    底盘系统方面,转向系统(耐世特)、双杠前卡钳/前后制动角模块(采埃孚)、制动系统高压管夹(阿雷蒙)、轮胎(马牌)等也都是采用国际供应链,该部分核心零部件中,仅轮毂为中信戴卡提供。

     

    车身方面,全景天窗、车身玻璃为福耀玻璃提供,但扎带和胶带仍分别由阿雷蒙和德莎供货。

     

    不过在智能网联方面,则以本土供应商为主,如北斗星通的中控主机、华阳集团双联屏、地平线的AI芯片、高德的导航地图、腾讯的面部识别系统及第三方应用等,但在核心传感器上,仍由国际企业提供,如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摄像头等均由博世供货,短距离雷达为安波福的产品。

     

    而在最新推出的车型方面,长安汽车的供应链体系发生了很大转变,本土供应商的占比明显加大,特别是与华为采用Huawei Inside模式打造的阿维塔品牌,旗下车型全系搭载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带动华为供应商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体系。除了华为外,宁德时代也是阿维塔的动力电池供应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汽车产业链中,除中自科技、东安动力等少数车企仍在向长安汽车供应燃油车零部件外,更多供应链企业已转向新能源汽车供应链体系,如川环科技、伯特利、美利信等,同时增加了很多新的供应商,如宁德时代、欣锐科技、水晶光电、虹软科技等。

     

    特别提及的是,长安汽车对本土车规级芯片企业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不完全统计发现,除地平线外,又有芯旺微、扬杰科技、国芯科技等本土车芯企业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从目前看,本土芯片企业主要通过间接方式导入。

     

    image.png


    携手华为提速智能化进程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入长安汽车供应链的A股上市公司已超67家,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本土供应商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同时,本土芯片企业也在获得更多导入机会。

     

    根据计划,长安汽车未来主要在两个方面发力,一是到2030年集团销量达5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达60%以上,即300万辆以上;二是到2025年智能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同时到2030年累计投入2000亿元加大技术研发。

    不过,在电动化的上半场,长安汽车转变进度明显不及比亚迪以及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

     

    公开数据显示,长安汽车10月销售汽车24.1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74万辆,占比仅23.8%。而与华为、宁德时代联合重金打造的阿维塔,自去年底交付以来,月交付量至今未破4000辆,今年累销仅2.27万辆;销量已连续4个月交付破万的深蓝汽车,看似形势一片大好,今年累销也突破10万辆,但距离今年40万辆的交付目标相距甚远。

     

    而可比友商中,比亚迪今年大概率能完成300万辆交付目标,理想汽车预计接近38万辆,广汽埃安预计也能达到约50万辆的销量;与此同时,赛力斯旗下的问界品牌、吉利集团的极氪品牌等,重新进入上升通道,无形中对长安汽车形成了新压力。智能化方面,小鹏汽车、特斯拉更是来势汹汹。

     

    比亚迪董事长多次强调,新能源汽车市场就是“快鱼吃慢鱼”,纵观2023年以来,比亚迪对产品、技术、价格、目标不断进行调整,以不断适应新的市场变化。长安汽车虽然进度不及比亚迪,但同样在加快推进战略目标,也在借力提速布局进程,如近期与蔚来汽车达成合作,获得了蔚来巨额打造的充电网络资源。

     

    而参股华为车BU,长安将通过不超40%的股权获得华为全套自动驾驶技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长安作为合资公司第一大整车股东,将享受华为更深层次的赋能,助其顺利完成智能化转型。”

     

    同时,长安汽车也将获得华为的供应链体系(详见《不止问界新M7,华为智选车还将带火哪些A股供应商?》),如立讯精密等,而长安汽车的供应链体系,也将从传统燃油车加速向电动化、智能化方向转型。

     

    尤其在英伟达高端芯片入华遇阻的背景下,背靠华为的新公司,将在算力资源上获得更充分的支持,加速各类场景智能驾驶算法训练。

     

    2. 破“卷”! 芯百特WiFi6 FEM后发优势凸显

     

    集微网消息,如今,WiFi已渐渐成为现代生活中一项最普遍的连接技术。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WiFi技术已行至第六、七代WiFi标准规范(WiFi 6、WiFi 7)切换的关键节点,WiFi FEM也不断被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终端形态和行业形态对于更高性能,更低延时,更快传输速率的需求明显增长,使得WiFi 6和未来WiFi 7成为必不可少的硬件需求。WiFi FEM主要应用于路由器、企业AP以及各种无线收发场景,作为射频前端芯片未来的重要一环,WiFi 6 FEM量价齐升,国产化市场空间广阔。

     

    借风势,创”芯““连接”时代机遇

     

    借着时代的风势,立足创新创“芯“。

     

    2018年,射频前端芯片企业——芯百特微电子(无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百特”)在太湖之畔的无锡正式启航,开启创“芯“路。从成立之初,芯百特一直专注于WiFi FEM产品的正向创新研发设计。”2021年开始,芯百特布局WiFi 6以及后续WiFi 7产品线,着力于家庭应用场景和行业应用场景两大方向。“芯百特副总严爱民表示。

     

    image.png

     

    自成立以来,芯百特已自主研发了近50款芯片,实现近20款芯片的量产,WiFi FEM、Small Cell、UWB定位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部分产品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WiFi6 FEM领域,芯百特研发了包括CB5755、CB5746、CB5310、CB5326、CB5331、CB5743、CB5747、CB5337等型号在内的产品,布局日臻完善。其中,CB5755和CB5746两款产品都是一个高度集成的5 GHz前端模块(FEM),包括一个5 GHZ单刀双掷(SPDT)发射/接收(T/R)开关,一个带有旁路的5 GHz低噪声放大器(LNA)和一个5 GHz功率放大器(PA)。

     

    从产品性能看,CB5755采用紧凑的16引脚3 x 3 mm基板(LGA)封装,传输增益32dB,接收增益13dB,适用于高功率802.11ax应用和系统;CB5746采用紧凑的16引脚2.5 x 2.5 mm基板(LGA)封装,传输增益28dB,接收增益13dB,适用于移动/便携802.11ax 1024 QAM应用和系统。

     

    从应用领域看,CB5755和CB5746可应用于802.11ax机顶盒、网络和个人计算机系统;PC卡、PCMCIA卡、迷你卡、半迷你卡;支持WLAN的无线视频系统。

     

    目前,CB5755和CB5746已经在阿尔法客户进行小批量导入,产品性能、产品一致性与国外竞品相当,而且功率高于国外竞品。CB5755和CB5746优异的性能指标,为市场提供了更多选择,进一步提升了芯百特在WiFi6 FEM领域的市场竞争力,同时用“芯”为用户创造了更大的价值。

     

    乘风起,后发优势抢跑WiFi 6赛道

     

    乘风起势随波逐浪,芯百特在WiFi 6赛道抢跑。

     

    在芯片行业,技术迭代和产品升级是永恒的话题。技术每一次迭代就意味着新的机遇降临,而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没有前期的技术积累,很难抓住技术和产品升级的机会来赛道抢跑。

     

    严爱民进一步表示,尽管WiFi 6 FEM 产品立项滞后于市场相关产品,芯百特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产品立项时指标便高于市场产品;同时在其他竞品没有较大迭代的当下,芯百特WiFi 6 FEM在性能上也有一定的领先优势。

     

    通过内部几次迭代,芯百特WiFi6 FEM基本已经做到了全国产化,搭配国内WiFi6的 SoC芯片,实现了WiFi6模组的大批量量产,为后续新产品指标立项更贴近市场的需求以及做出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提供更好的助力。

     

    在WiFi 6 FEM 时代,芯百特主要以中高功率的FEM为主,目前2.4G 频段已经量产出货,5.8G频段的也进入小批量产阶段。严爱民表示,未来WiFi6 FEM会往两个方向,一是技术升级往WiFi7 FEM 方向升级,二是对于WiFi6 FEM的存量或增量市场,降成本仍然是主流的方向,在大部分玩家出局前,性价比仍然主导着未来市场的方向。

     

    针对未来WiFi产品线路规划,严爱民介绍,后续芯百特将持续在WiFi产品线投入,产品囊括WiFi 6和WiFi 7两大类。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补充高功率,高效率,低成本,高可靠性等不同产品特性,以满足特定场合需求。同时,芯百特也将针对模块市场做定制化的产品设计服务以及高性能手机WiFi产品,来填补后续手机VR类应用场景下的硬件需求。

     

    匠心造,WiFi 6 FEM提质突围

     

    WiFi6 FEM赛道拥挤,竞争激烈,成本敏感,已成为行业的共识。

     

    WiFi FEM市场可以分为路由器市场和手机市场。严爱民指出,与国外WiFi 6 FEM相比,国内WiFi 6 FEM在产品的形态种类方面还没有国外的全,在产品的小型化方面也还有差距,比如:移动设备用的小尺寸WiFi 6 FEM基本来自国外厂商。而在路由器市场,国产FEM 的性能已直追国外的同类产品。

     

    “随着WiFi 6在移动设备的普及,手机端的WiFi 6 FEM也进入了快速增长阶段。据Yole预测,到2025年,中国WiFi FEM市场会到30亿美元,未来市场国产替代的上涨空间广阔。”

     

    具体来看,当前WiFi 6 FEM的设计仍面临诸多挑战,严爱民认为,核心挑战主要来自成本压力、EVM指标、工艺三个方面:

     

    1、成本压力。产品的设计架构都需要重新考量,设计端简单的改版和改进不足以让产品成本上产生明显的优势,产品开发不难,难的是如何在窗口期时间内开发一个有成本竞争力的产品。严爱民感叹:“现在太卷了,大家都是背着氧气瓶在水下,比拼氧气瓶容量和氧气消耗量。”

     

    2、WiFi FEM芯片发展对于EVM指标愈发严格。设计过程中的偏差、封装过程中的合理公差、晶圆工艺的合理偏差都会对批量产品生产测试的EVM指标的一致性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3、WiFi 6和WiFi 7对于线性功率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成熟的GaAs工艺越发吃力,满足不了已有的设计需求,需要更高更新的EVM指标,如此带来的设计难度也提高了成本。这是一个“跷跷板”的问题,需要做trade off处理。

    迎接挑战,芯百特依托强大的研发队伍、全国产化的供应链、专业的市场服务队伍三大“基石”匠心造WiFi 6 FEM提质突围。

     

    1、强大的研发队伍。目前,芯百特的研发队伍基本都来自国际大厂,包括skyworks、Qorvo、 高通等,拥有丰富的射频前端器件的研发设计及产品大规模量产经验,这为芯百特在产品研发设计、品质控制和大规模量化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全国产化供应链。在WiFi 5时代,芯百特先后研发出数代 WiFi 5 FEM 产品导入国内头部大厂。在客户的要求下,芯百特的供应链已经完成全国产化,包括硅基的芯片,化合物的芯片,芯片的载板,封测等;从设计伊始,就充分考虑ESD、鲁棒性、稳定性,以及芯片量产前的一系列列可靠性测试,产品品控接轨国际大厂的要求。

     

    3、专业的市场服务队伍。芯百特市场服务队伍能协助客户进行产品导入前期的设计、调试、安规测试等,在客户量产期间,提供品质管控、齐全的失效分析手段及流程,帮助客户改进生产工艺及流程,甚至有时候协助客户整合资源,给客户带来更多的附加价值。

     

    总体来看,芯百特具备多工艺(CMOS/SOI/GaAs/滤波器/MEMS)设计和整合能力,先进封装经验,射频交钥匙方案。在高性能(高线性、高效率、高功率、高带宽)射频功率放大器、低噪声射频放大器、超宽带高精度定位芯片等方面技术领先。

     

    凭借对整个市场的客户群体和客户需求深刻的理解,通过开发高性价比的产品,加快标杆客户的导入,芯百特可为客户带来更多市场机遇、提升效率并降低成本,助力客户在激烈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步。展望未来,芯百特将继续秉持打破射频前端领域国外垄断的初心,以不断自我突破的创新研发能力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中国“芯”。

     

    3.2023中国物联网大会物联网安全论坛成功举办

     

    11月26日,2023中国物联网大会物联网安全论坛成功举办。物联网领域主管部门与产、学、研领军单位代表共聚无锡,探讨发展趋势、发布创新成果,助力中国物联网安全的自主可控与高质量发展。

     

    当前,物联网产业发展迅速,亿万设备规模入网,网络风险的暴露点持续增多。与此同时,物联网终端抵御网络攻击等安全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物联网安全形势日益严峻。如何构筑物联网安全屏障,如何化解物联网安全威胁和风险,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话题。

     

    image.png

     

    据悉,论坛由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通信学会、中国联通主办,联通中讯院、联通数科、帕孚信息科技承办,并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联通集团科技创新部总经理马红兵、中国联通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董事长张涌担任主席。论坛旨在为我国物联网安全产业搭建一个开放、前沿、专业、持续的交流合作平台,汇聚专家智慧,凝聚行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物联网安全技术的发展与生态建设。

     

    中国联通江苏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张国鹏先生与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副主任、江苏省数字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陈俊先生为论坛致开幕辞。

     

    image.png

     

    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以《开创物联网主动免疫 安全可信新生态》为题发表演讲。沈院士强调,数字经济时代既有新机遇,也面临严重的安全挑战。当下,共同打造安全可信产业新生态至关重要。我们要筑牢关键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防线,构建主动免疫的可信计算体系,抢占核心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image.png

     

    作为网络安全现代产业链链长,中国联通在本次论坛中重磅发布了5G物联网国密统一身份认证系统——“犀甲认证”。联通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物联网安全中心总经理王首媛女士介绍,目前“犀甲认证”实现了多省份、跨行业应用。在政务外网、车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家居等主要领域实现规模部署。同时,王首媛也介绍了中国联通在物联网安全方面所做的工作,以及基于创新密码应用所打造的物联网安全体系,并分享了中国联通基于创新密码应用在5G智能网联行业的典型案例。

     

    记者注意到,PUF(物理不可克隆功能)技术在论坛中被多次提及。针对PUF技术在物联网安全体系内的应用,南京帕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何丹东先生做了专题报告。据何丹东介绍,PUF技术具有私钥不存储、根密钥内生两大核心价值,能有效解决身份标识、知识产权保护、防伪、芯片设计保护、传感器安全等物联网安全行业难题,为物联网构建端到端的安全体系保障。

     

    此外,国家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国家密码管理局商用密码应用技术体系研究总体组组长刘平,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孟楠,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标准所副所长、正高级工程师徐超忠,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产品认证一部总经理郑涓,中茵微电子(南京)有限公司创始人与董事长王洪鹏,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网络安全高级专家李鸿鹏等各领域专家也在论坛现场做了专题报告,分别从物联网安全密码应用、物联资产测绘技术发展、交通领域物联网安全需求、消费级物联网产品认证、物联网安全芯片设计、物联网安全与保险业态等不同视角,分享了在物联网技术发展、应用创新、产业布局和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随着数字经济的加速发展,物联网受攻击的风险不断增加,物联网安全已成为关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百姓民生的重要因素。构筑物联网安全屏障,化解物联网安全威胁和风险需要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共同努力,以实现物联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华为车BU走向独立,长安牵头投资,“新博世”真正浮出水面

     

    集微网报道(文/杜莎) 上周,有关“华为车BU拆分,长安汽车入股”的消息甚嚣尘上,但随双方辟谣,热议也逐渐平息,但意料之外的是,周末却迎来了长安和华为的官宣——华为拟成立新公司,长安将牵头投资持股。

     

    11月26日,华为与长安发布公告称,双方已于前一日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华为拟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至新公司,长安汽车及关联方将有意投资该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该公司的未来发展。

     

    image.png

     

    这意味着,华为车BU迈出独立第一步。

     

    华为车BU迈出独立第一步,未来更加开放


    华为从2018年遭到美国全面制裁,手机业务下滑严重,尔后尝试基于自身优势加深布局汽车业务。2019年6月,华为车BU正式成立。彼时,华为车BU的定位是要做“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但业务开展并不如预期。

     

    华为虽然一直强调不会亲自下场造车,而是帮助车企造好车,但车企难掩戒备之心,尤其伴随汽车增值部分“华为化”分量提升,产业界围绕“灵魂论”的争议就不曾平息过。

     

    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也坦诚地表达过推进车BU业务的困境与无奈,“国内合作伙伴中,新势力不太可能在智能化上选择华为,因为他们有他们自己的追求,为了市值、控制点,不会选择华为;而国际的巨头们,因为制裁的原因也不会选择华为,传统的车企如果怕失去灵魂的也不会选择”。

     

    终于在去年,华为车BU主营业务中智选车模式闯出了一番天地。华为与赛力斯智选车模式火爆市场,2022年全年实际交付9个多月的问界累计销量超过7.5万辆,并连续4个月月销量破万辆,堪称2022年最大的黑马。除了赛力斯,华为智选车还确定了与奇瑞、江淮的合作。

     

    但这也难以改变华为车BU的财务压力。余承东此前称华为车BU要在2025年实现盈利,但根据公开信息,车BU亏损较大,且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单元,每年投入差不多百亿元,截至去年年底就已经累计投入达到30亿美元,而去年车BU营收21亿元,占华为总营收比例0.3%,这说明仅去年净亏损在80亿元左右,今年上半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收入为10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仍然为0.3%,因此不出意外,华为车BU业务的亏损短期将持续扩大。

     

    image.png

     

    而且进入2023年,问界系列的表现急转直下,今年1-8月问界系列共交付35167辆,月均销量同比大幅下降。虽然自9月以来,问界新M7的订单屡屡突破,华为车BU赋能的长安旗下高端品牌阿维塔12近期也开始热销,但华为仍在这一时间节点独立车BU,这也证明其是深思熟虑后的战略推进。从时间点来看,当下的市场表现更为华为车BU引入合作伙伴,增加了谈判的筹码。

     

    随着华为车BU迈出独立的重要一步,未来将更加开放,拥抱更多合作伙伴。

     

    “智能电动车时代的博世”真正浮出水面

     

    十分重要的一点,华为与长安签署有关车BU的《投资合作备忘录》,极大程度地打消了业界对“华为造车”的顾虑。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也重申:“华为坚持不造车,而是发挥自身ICT技术优势和营销能力,帮助车企造好车、卖好车。我们会持续履行对客户和伙伴的承诺,共同推进汽车产业的崛起。”

     

    华为成立的新公司想做一个开放性的汽车平台。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打造一个由汽车产业共同参与的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我们与长安深化合作,同时还会与更多战略伙伴车企一起携手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共赢的新模式,共同抓住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转型的机遇,实现我国汽车产业崛起的梦想。”

     

    这更表明,华为设立股权开放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独立公司,未来还会继续引入新股东。

     

    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的发言也佐证了这一事实。朱华荣表示:“长安汽车与华为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资源,并与战略伙伴车企携手,深度协同和战略合作,将加速智能化技术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华为新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也为后续绑定更多车企作了铺垫。按照公告,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拟出资获取新公司股权,比例不超40%。这排除了长安绝对控股的可能,且“新公司将对现有战略合作伙伴车企及有战略价值的车企等投资者逐步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华为智选车深度合作伙伴赛力斯已率先作出回应。11月26日晚上,赛力斯发布声明称,华为车BU本次战略调整,不影响双方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影响对赛力斯的零部件供货关系,不影响为AITO问界车主和潜在用户持续提供产品和服务。目前赛力斯已收到关于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共同参与打造电动化、智能化开放平台的邀请,公司正积极论证参与投资与合作的相关事宜。

     

    image.png

     

    赛力斯率先考虑入局,奇瑞、江淮等车企都有可能成为这个新平台的投资方。


    随着此次华为车BU走向独立以及其他车企的投资参股,新公司成为汽车行业智能化技术平台的前景指日可待,“智能电动车时代的新博世”也真正浮出水面,逐渐明朗。由此,可以预期的是,未来国内智驾或将形成两大阵营,主要以造车新势力为代表的自研或者直接选择华为软硬件一体化平台的车企,相信在降本增效十分迫切、价格战愈发激烈的大背景下,他们接下来的碰撞会非常精彩。(校对/朱秩磊)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