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是Arm IPO的最大赢家?RISC-V能对Arm带来多大挑战?
集微网消息,Arm由软银集团(SoftBank Group)和软银愿景基金1(SoftBank Vision Fund 1)全资拥有。Arm于2023年4月29日宣布,已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机密提交了一份F-1表格草案注册声明,Arm计划通过发行代表其普通股的美国存托股份进行IPO。对于Arm上市前景,以及RISC-V可能对他们带来的挑战,华尔街分析师Robert Castellano做了解读。
Arm计划在今年晚些时候在纳斯达克发行股票,寻求筹集80亿至100亿美元的资金。
去年由于美国和欧洲反垄断监管机构的反对,软银将芯片设计公司Arm以400亿美元出售给Nvidia的交易失败后,软银一直致力于Arm的上市计划。目前,芯片设计公司Arm最近与全球最有价值的半导体公司英伟达进行了洽谈。
根据《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英伟达可能是Arm希望收购的长期股权之一的公司。但是该交易仍处于早期阶段,英伟达投资的金额将使Arm估值达到350亿至400亿美元。
这与软银最初希望的800亿美元相去甚远。最初,软银计划以800亿美元的交易将Arm出售给英伟达,但由于美国和欧洲政府的反垄断法规,该计划不得不被取消。
谁是受益者
Arm正计划在估值达到600亿至700亿美元时进行IPO,最早可能在九月份进行。据路透社报道,Arm正在与至少10家公司就参与IPO进行谈判,包括英特尔、Alphabet、谷歌、苹果、微软、台积电和三星电子。
英伟达将把人工智能定位为Arm增长计划的核心,相反,此举将使英伟达与英特尔展开更激烈的竞争,英特尔的CPU长期主导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市场。
英伟达推出了首款使用Arm设计的CPU,名为Grace Hopper,专为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计算而设计,具有超大的内存占用。
Arm在纽约进行IPO时引入大型锚定投资者的目的是为了支持股票价格,而SoftBank于2016年以240亿英镑收购了Arm。
分析师认为,随着Arm转向CPU、GPU和人工智能,Arm试图将英伟达作为锚定投资者,从而使该公司在GPU和人工智能领域占据有利地位。
在CPU方面,英特尔和Arm于2023年4月12日宣布了一个多代合作协议,旨在让芯片设计师能够在英特尔的18A工艺上构建低功耗SoCs。这次合作首先将重点放在移动SoC设计上,但也允许将设计扩展到汽车、物联网(IoT)、数据中心、航空航天和政府应用等领域。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新闻稿中表示:
“英特尔与Arm的合作将扩大IFS的市场机会,并为任何想要获得最佳CPU知识产权和先进工艺技术的无晶圆厂公司提供全新的选择和方法。”
但是,对于Arm来说,只有在将英特尔作为锚定投资者能够帮助引起人们对IPO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投资者信心,从而增加其他投资者参与IPO的可能性时,这份Intel-Arm协议才是有意义的。
但就CPU而言,Arm已经为笔记本电脑、台式机和服务器制造了Arm处理器,这意味着Arm和英特尔已经是客户端和数据中心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苹果一直是基于ARM的笔记本电脑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其M1 SoC芯片帮助确立了这一类别,并且随后的版本巩固了其领先地位。在2022年,苹果以90%的市场份额领导了Arm笔记本电脑市场,将该类别的笔记本电脑CPU市场份额提至13%。
表1显示了2022年和2023年生产的苹果Arm处理器的晶体管数量和工艺节点,这些处理器均由台积电制造。苹果公司是上世纪90年代ARM公司的创始投资者之一。苹果首次在苹果牛顿系列便携式计算机中采用了该处理器架构。苹果在2000年代初出售了其在ARM公司的股权,但据推测仍保留着该架构的永久许可证。
苹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在许多产品中使用ARM架构的处理器,包括所有iPod型号、所有iPhone型号、所有iPad型号、所有Apple TV型号、所有Apple HomePod型号以及Mac电脑型号。
现在许多计算机制造商也开始推出使用ARM处理器的计算机。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苹果的M1和M2处理器,它们为多款Mac和MacBook型号提供支持。
英特尔和Arm之间的竞争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在2012年,英特尔尝试通过其英特尔Atom SoC制造智能手机处理器,但基本上没有成功。这导致该公司不再专注于移动端处理器的发展,而是继续专注于PC市场。
RISC-V对Arm的竞争
RISC-V International(拥有该架构的非营利性公司)首席执行官Calista Redmond在开幕致辞中表示,“RISC-V是不可避免的”,这得益于其创建的开放商业模式和开放芯片设计浪潮,这一观点变得越来越难以反驳。
RISC-V International是全球开放标准RISC-V指令集架构(ISA),相关规范和利益相关者社区的非营利性组织。全球70个国家的3100多个RISC-V成员共同贡献和合作,定义RISC-V开放规范,并聚集和管理相关技术、行业、领域和特别兴趣小组。
RISC-V是Arm的主要竞争对手,特别是因为它是一种开放架构,意味着可以根据特定需求或用例进行定制。这意味着开发者可以根据预期应用程序优化架构性能、功耗效率或其他因素。
RISC-V在2015年进入市场。在过去两年里,越来越多的公司加入了这个领域,尤其是那些具有RISC技术知识的公司,比如恩智浦(Freescale拥有许多RISC产品)。工具链供应商和大学也纷纷加入其中。
投资者要点
Arm的财务状况强劲且在不断增长。
图表1显示Arm的芯片安装数正在增加,截至2022年芯片出货量已达到2580亿颗。
图表1
图表2显示了2016年至2022年间Arm的收入情况,2022年将产生28亿美元的收入。根据Arm首席执行官Rene Haas的说法,Arm根据其设计收取每颗芯片价值约1%至2%的版税,在全球所有半导体公司和OEM中,截至2023年第二季度,已经构建并出货了74亿颗内部搭载了Arm CPU、GPU或技术的芯片。
图表2
图表3显示,尽管收入仅增长了7%,但Arm在2022财年调整后,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EBITDA)同比增长了近50%。
图表3
高通的CPU全部采用Arm的设计,并且其“下一代硬件”项目围绕着其收购Nuvia展开,Nuvia是由苹果公司前SoC工程师创立的芯片设计公司。但目前Arm正在就与其收购Nuvia有关的许可费纠纷对高通提起诉讼。美国特拉华州地方法院最近发布了案件进度表,显示该案件将会持续到IPO时间之后。
根据高通于2023年8月4日发布的新闻稿:
“半导体行业参与者Robert Bosch GmbH、Infineon Technologies AG、Nordic Semiconductor、NXP Semiconductors和Qualcomm Technologies, Inc.已经共同投资一家公司,旨在通过推动下一代硬件开发,促进RISC-V在全球范围内的采用。”
这些公司是欧洲最大的公司。一开始,该集团将专注于汽车领域,并“最终扩展”到物联网和移动领域,这是高通最大的市场。
许多中国芯片设计师正在考虑RISC-V等替代方案,是一个不受限制、快速发展的开源ISA,适用于为特定工作负载设计高度定制的通用内核。分析师Robert Castellano还写过一份报告,《中国大陆半导体和设备市场:分析和制造趋势》,报告显示中国大陆拥有3243家集成电路设计公司,比2021年增加了433家,如图表4所示。
图表4
分析师看到中国有两次技术迁移:
1.由于中国被限制获取高性能的x86服务器(如英特尔的Xeon或AMD的EPYC)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中国的数据中心公司加速转向基于Arm的片上系统(SoC)。全球大约40%的Arm服务器在中国得到应用。
2.包括阿里巴巴集团(Alibaba Group Holding)、腾讯控股(Tencent Holdings)、华为和中兴通讯在内的一些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已经成为RISC-V International组织的成员。例如,阿里巴巴的T-Head可以利用台积电的最新创新技术,但由于各种出口管制规定,无法授权Arm的高性能计算Neoverse V系列CPU内核。
中国在采用RISC-V架构方面的增加反映了国内半导体行业急需减少对外国知识产权供应商的依赖,实现芯片设计的自给自足。
然而,当前像AWS、谷歌、英伟达、微软、高通和三星这样具有影响力的公司,在Armv8和Armv9方面虽然受到一些压力,但仍保持着在RISC-V方面的优势,并可能继续推动在数据中心领域中采用Arm架构。
这也引发了关于IPO是否会获得认购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RISC-V的“侵占”市场。在当前使用Arm架构的主要公司中,英伟达的收购意愿去年受到监管机构的阻碍。而随着ChatGPT和AIGPUs的出现,英伟达的投资门槛降低了,这意味着英伟达更需要确保Arm的持续发展。
英特尔作为其IPO的另一个支撑点的原因之一是其需要加强其晶圆代工业务。目前对5nm以下节点制程的需求非常旺盛,根据AMD寻找额外产能的理由,在这些小型制程节点上,Arm与英特尔的合作将进一步加强其新兴的晶圆代工业务。
尽管许多超大规模公司正在评估RISC-V,但在服务器/云领域需求仍在增长,即使是受到美国制裁影响的中国公司也需要芯片。
然而,RISC-V存在以下缺点,将在未来几年阻碍其增长,直到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不成熟:与Arm相比,RISC-V仍然相对年轻,某些方面可能不够成熟,包括生态系统、工具和支持的可用性。
有限的性能选择:尽管RISC-V提供了不同的基本ISA选项,但性能选项的范围可能不如ARM的产品那么广泛。
采用挑战:RISC-V在获得广泛采用和打入ARM已经主导的市场方面面临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