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北斗+":智能化升级助力施工领域!

    作者:岳海玲@金航标电子 阅读352 2023/12/25 05:41:54 文章 原创 公开

            近年来,中国中铁顺应时代发展,加快智能建造步伐,引领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特别是积极应用北斗系统,在建造、维护、优化、运营等流程,开展“北斗+”的创新实践,实现工程建设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北斗+"系统在施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精准定位、智能调度、远程监控等方面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和质量,助力建筑行业迈向智能化发展。一起来看看,“北斗+”如何应用的吧


    北斗+无人智慧化沥青路面施工





            在沥青路面摊铺施工中,中铁三局引进无人智慧化施工集群。该集群基于北斗高精度服务,实现对施工碾压轨迹的精准控制,无人集群严格按照设定的策略进行碾压,保证了摊铺的均匀性、碾压压实度和表面的平整度。同时,该无人集群配有自动预警、紧急停车、自动避障等多重安全防范措施,技术人员通过平板电脑,即可操纵多台设备施工作业,实现机械设备24小时不间断施工,减少施工操作人员50%以上,提高施工效率30%。目前,该技术正应用于中铁三局太原西北二环高速公路项目。



    北斗+高原铁路建设

    16.png

            中铁二院开展了基于北斗的铁路复杂环境星地融合高精度定位与基准动态维持技术、北斗自动化监测平台等研究。中铁二院将“北斗+”深度融入高原铁路的建设及运营中,在部分高原区段建立了基准站网试验站,目前运行正常,基本实现区域动态基准维持和高精度位置服务,将我国北斗系统应用于高寒无人山区铁路控制网建设,验证了北斗系统在铁路勘测、设计及施工中应用的可行性。同时,利用北斗卫星短报文功能解决了相关铁路修建过程中风监测站的通信难题。


    北斗+智能水平运输机车

    17.jpg

            智能水平运输机车是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在常规窄轨运输编组的基础上,运用北斗和UWB定位、5G通讯、激光雷达、光学识别等先进技术,攻克机车智能辅助驾驶关键技术,搭载可视化云边端协同运维综合管理平台,能够实现多模融合、无线数据传输、精准定位、主动安全避障、无人驾驶等诸多智能化功能,为隧道智慧建造提供智能运输解决方案。


    北斗+边坡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

    18.jpg

            中铁交通采用北斗边坡一体化智能监测系统可以为高速公路边坡等基础设施提供安全精准感知与监测预警系统解决方案。该系统结合卫星导航、智能物联网、融合通信等技术,通过云计算和机器智能进行大数据处理,对高速公路边坡提供全天候的三维坐标、变化速度及时间信息的空基无线电导航定位监测,实时掌握边坡灾变、变化因素、变形量、变化速率、预警阈值等数据并进行综合分析,有效颠覆传统靠目测线量等监测方式,提高建设和运营管养工作效率。截至目前,先后在汕湛高速、玉楚高速等5条高速公路投入应用,为高速公路地质变化、气候影响等提供有效预警和科学数据。


    北斗+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


    19.jpg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在黄黄高铁的建设过程中采用了接触网施工参数一体化测量装置。该装置基于北斗和红外扫描功能于一体,能简便、快速完成接触网支柱限界、基础高程、跨距、承力索高度、拉出值等参数的测量、记录及传输,使测量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为后期腕臂、吊弦参数计算及安装提供[敏感词]数据,大大提升了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为高铁施工工艺和质量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


    北斗+智慧高速专用车道

    20.jpg

            中铁投资集团投资建设、中铁交通运营的京雄高速公路采用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设置智慧高速专用车道、实现移动5G专网全覆盖,加速推进智慧高速建设,为车主提供车路通信、高精度导航和监测预警等服务,实现感知、计算、通信、信息发布的“人-车-路-云”一体化信息交互模式,推进交通运输“安全、高效、便捷、绿色”发展,打造“国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时代示范性智慧高速。


    北斗+高铁过隧箱梁运架装备

    21.jpg

            中铁工业旗下中铁科工研制出的千吨级预制箱梁过隧高铁运架装备——40米跨1000吨步履式架桥机、1000吨单双线共用架运成套设备,采用“差分北斗定位+基于铁路曲线要素无误差地图”方案,能够保障运梁车载运高铁箱梁时安全、快速、精准地通过狭窄隧道,偏离线路中心线不超过80毫米,解决了运梁车过隧道时碰壁造成的隧道质量问题,防止司机因疲劳驾驶造成安全事故,运梁速度提高1倍以上。该系统已经推广应用到湖杭高铁、南沿江高铁、川南城际、成昆复线、玉磨铁路等,累计平稳运行10000公里以上。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