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TI,这惨淡的行情何时结束?

    编者:梁天@芯时光 阅读522 来源: 芯时光文化 2024/05/24 08:43:04 文章 外链 公开

    作者:阿汤      转载至芯时光文化公众号


    芯片行业自“上海封城”开始,迎来了拐点,快速进入衰退通道,一路下跌,至今整2年了,整个行业依然处在地狱般的低谷。 


    华强北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繁忙, 大批从业人员撤离, 曾经转让费要几万-几十万的档口,如今大批闲置……. 

    做外贸的公司,业绩下滑都在80%以上,利润就更没法提了; 做现货库存的公司,几乎都在每天割肉(我公司亦是如此),怎一个痛字了得 ?

    图片


    经常有朋友想来探讨,这惨淡的行情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何时能见到曙光? 目前该如何操作,加仓还是撤退? 坦白说,我也不知道哪天是拐点。 我认为任何占卜式预测和经验式预测,都不适用于当下的行情。 近日实属无聊,我尝试从历史数据中发掘些苗头。


    首先确定,当下的低迷行情的主因,绝非经济不好这么简单。近几年中国GDP 依然有5%以上的增长,全球经济也是正增长。电子行业即便需求是疲软,与芯片行业这种80%以上巨幅的下跌是不匹配的。 经济不好是真,但不是芯片行业衰退的主因。


    直接说我的观点, 目前的芯片行业困局是21-22年那两年的变态行情种下的恶果, 是那段时间里,所有相关角色非理性over Booking,从而导致市场出现巨额库存。 22年上海封城导致了需求出现了拐点, 巨额的库存导致大家竞相降价,价格下跌,进一步导致需求疲软,进入了恶性循环。那么那段时间到底造成了多少过剩库存?需要多久才能消化掉?我们以TI 为例,尝试寻找答案。


    下面我根据TI 官方财报而整理的业绩数据:

    图片

    我们先看2018年和2019年对比,2019年TI 竟然下跌8%, 那年全球经济可没任何天灾人祸, 下跌的原因是TI 内部的问题,就是砍掉了3家代理商,主要的客户都转给了ARROW。 炒货的口子一时接不上。

    2019年是回归真实;

    2018年的15.7显然是有水分的,所以说2019年的业绩下跌不是真跌,是水分减少,回归真实而已;

    2020年与2019年是持平, 但从季度数据看, 2020年上半年是下跌的,应该是疫情刚开始,短期供应链紊乱和企业信心缺乏造成的,20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增长,来源于疫情造成的正面效应,包括医疗设备需求上涨,封城而导致的远程办公设备和汽车需求增长。


    从2018年-2020年 这3年的数据看,TI 的真实市场需求在15B左右。 21年却大幅增长到18.3B,22年更近一步增长到20B。现在回头看,显然是有水分在里面。那么水分到底有多少? 我们就要分析TI的市场真实需求是多少。


    TI 的产品是门类最全的,覆盖了从消费类,工业,通讯,军工等几乎所有行业。这个行业加起来和全球GDP 的表现是一致的。21年全球GDP 增长6.2%,22年全球GDP 增长3.1%. 以此计算--

    估计21年15*1.062=16B;

    22年:16*1.031=16.5B;

    两年合计32.5B,而TI 在这两年实际销售额38.3B,多出来的6.3B 就是积压在终端客户和渠道的仓库。

    而且因为订单惯性, 2023年很多人还存在侥幸心理,没有调整在途订单,2023年还在继续给市场注水。 2023年的注水规模在1B 左右(17.5B-16.5B), 这3年造成的过剩库存,估算在6.3+1.0=7.3B,


    说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芯片行业是个独立的行业,不一定与宏观经济增长一致。 但芯片行业从来不是独立的,芯片不是最终产品,芯片都是销售而下游电子制造厂商,比如手机,基站,工业设备等。 最终产品制造业的增长,才是芯片业真实增长的基石。 就比如卖面粉的, 如果包子,馒头的销量没增长,而面粉却大涨,那只能是卖面粉的自嗨。


    我们再说7.3B 的库存需要多久呢?  这个问题要回归到现货市场的本质。现货市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所有的客户都有forecast 不准的问题,一旦forecast 订单 小于实际需求,客户就要买现货。 而全行业到底forecast 不准率有多少?没有一个权威的数据,我个人以为在15%-20%.  以TI 年15B为准,现货需求在2B-3B 左右。   消化这7.3B的过剩库存, 至少需要3年左右!而目前只过了1年半而已!


    从TI 2024年 Q1的财报看,TI 的困难达到了新的高度,销售额3661M,退到2018-19年的水品; 而其库存却达到了4083M的水品,是其正常值的2倍(TI 库存在2018年-2022年Q2一直都在2000M附近)。 无论是为了降低库存,还是挽救销售额,TI 都会继续降价!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无论拿什么成本的货,都会亏本的原因,因为后来的货成本更低。明智的做法是能取消就取消订单, 能少拿就少拿。


    以上数据逻辑是我一家之言,未求甚解。欢迎同行们探讨和指正。

    图片

    图片引用自2022年10.27日阿汤在芯时光茶话里对Ti行情的分享,今昔对照,百般滋味。


    如有公众号要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谢谢!

    图片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