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体验请使用Chrome67及以上版本、火狐、Edge、Safari浏览器 ×

创建银行
创建开票

    真正的情绪管理,不是情绪稳定,而是情绪自由

    编者:杨清瑶@芯学堂 阅读536 来源: 公众号洞见 2024/05/22 07:36:01 文章 外链 公开
    在微博上看到一个话题:“真正的情绪稳定,不是忍耐。”


    微信图片_20240511093541.png

    很多人以为,所谓的情绪管理,就是脾气温和,不会大起大落。

    但其实,遇事时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逼自己稳定下来,往往只会适得其反。

    没被释放的情绪,就如同藏在体内的一个定时炸弹,你永远不知道,等它真正爆发时会有多可怕。

    先来看三个故事吧。


    01

    第一个故事,源自医学博士罗大伦讲的一个案例。

    来访者M女士,嫁给了一个脾气暴躁、喜欢指责的男人。

    隔三差五,丈夫就会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跟她吵得昏天黑地。

    M女士满腹委屈,痛苦不已。

    但为了维持家庭稳定,她一直忍气吞声,再大的委屈都埋在心里,再多的苦楚也隐忍不言。

    然而心情可以被压抑,身上的伤痛却无法掩盖。

    几年后,原本很健康的她,莫名变得骨瘦如柴,脸色发青,整个人都憔悴了许多。

    一检查,才发现是肾癌晚期。

    听到医生的诊断时,她差点哭昏了过去。

    对于这位女士的遭遇,罗大伦很是痛心,他告诉M女士:

    身体90%的病痛,都和被刻意压制的情绪相关。


    很多大病包括癌症,都是长时间的情感压抑导致的,你的病,就是被自己活生生憋出来的。


    如果不是自己把什么都憋在心里,你压根就沾不上这样的厄运。

    M女士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懊悔当中,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


    微信图片_20240511093547.png


    02

    第二个故事,源自余华的小说《我胆小如鼠》。

    书中的主人公杨高,在父母的教育下,从小老实本分,不争不抢。

    即使别人嘲笑他,他也不会回击。

    小时候,有孩子挑衅他,朝他脸上吐唾沫,他忍了。

    等到成年了进厂,同事抢了他的技术工,让他去干些打扫卫生的粗活,他也忍了。

    平日里,同事一个个摸鱼偷懒,上班溜号;他勤勤恳恳,把车间机器打扫得锃光瓦亮。

    但是轮到发奖金、单位分房时,却没有他的名额,他还是忍了。

    无论遇到什么事,他总是笑呵呵地来回应。

    但这样的隐忍,却没有为他换来好人缘。

    别人反倒把他当成了傻子,觉得他胆小如鼠,可以任人宰割,开始变本加厉地欺负他。

    终于有一天,杨高突然决定不再隐忍了。

    在工友又一次殴打他之后,他直接拿了一把刀来,就要朝着工友的脖子砍去。

    工友被吓得半死,趴在地上苦苦求饶,说尽好话,这才避免了一桩惨剧。

    微信图片_20240511093550.png


    03

    第三个故事,是作家苏青的故事。

    苏青相貌端庄,才华过人,是公认的才女。

    可这样的人,也曾为了家庭而牺牲自我,隐忍半生。

    20岁时,苏青就听从了母亲的建议,弃学结婚。

    为了成为一个完美的妻子,她不仅放弃了自己喜欢的文学写作,整日围着锅碗瓢盆打转。 

    还在五年内连生四胎,就为了能生出一个男孩。

    即便心有不甘,苏青还是选择了忍让顺从,以“温良恭俭”来要求自己。

    可这种做法,非但没获得丈夫一家的认可,还遭到他们的欺辱。

    公婆拿她当丫鬟使唤,所有家务都让她来干。

    丈夫也不把她看在眼里,动不动就对她言辞羞辱,有时候甚至动手扇人。

    但就算如此,苏青也选择了默默忍受。

    直到有一天,苏青偶然发现,原来丈夫早有婚外情,公婆也都默许了。

    苏青心中愤怒不已。

    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温和,在他们眼里不过是软弱。

    醒悟之后,她决定不再忍让。

    夫家再想打骂她时,她也会坚定地予以反击。

    后来,她还和丈夫开诚布公地谈了一次,随后决定果断离婚,任对方如何挽留也不回头。

    离婚后,她觉得生活的阴霾一扫而光,整个人都变得更舒畅、更有活力了。

    于是苏青开始重拾写作,很快就成了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家。

    自此,所有人对她的态度都变了,没人再敢轻易招惹她。

    微信图片_20240511093554.png


    04

    同样是面对生活的不幸,三个人物却有着不同的结局。

    从他们的故事中,你会发现,一个人对待情绪的态度,往往就决定了生活的幸福度。

    明明感受到了自己的消极情绪,还一味隐忍,只会让身体和精神双重崩溃。

    只有像苏青一样,释放出自己的攻击性,我们才能收获身心的自由。

    弗洛伊德曾说:

    “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所谓的情绪稳定,其实根本不存在。

    那些负面的能量,只是被压抑在了心底,就像一座沉寂许久的活火山一样。

    一旦情绪崩盘,就会让你付出更大的代价。

    成熟的人,都允许自己情绪自由。

    给坏情绪找一个出口,它才会悄悄地从你身上溜走。

    日本松下公司为了减轻员工的压力,特地设置了“出气室”。

    员工们如果遇到了烦心事,就可以到这个隐蔽的房间里来,对着道具大喊大叫,甚至拳打脚踢。

    一段时间之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

    员工们的心情明显变好,公司业绩也有了大幅提升。

    可见,负面情绪并非洪水猛兽。

    只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就能消除心中的不爽,为你的生活助力增益。

    作家张德芬曾说:“负面情绪的背后,一定藏着生命的奇迹和礼物。”

    心情糟糕时,不必一味地压抑和掩饰。

    正视它、接纳它,你才能获得真正的平和,带着满满的勇气,渡过当下的难关。

    微信图片_20240511093558.png


    05

    关于如何做到情绪自由,美国情绪管理专家罗伯特·艾伦,曾提出了“制怒三部曲”,现在分享给大家:

    1. 情绪产生时,找出自己的“地雷”。

    情绪地雷,是指隐藏在我们内心深处的伤痛,别人一触碰它,你就会感到受伤、委屈。

    而这些创伤,并不容易被察觉。

    你可以试着把它写出来,反思自己内在的问题。

    然后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行为,缝补心灵上的裂隙。

    这样,你就不会轻易被别人的言行戳痛。

    提前排出了情绪地雷,我们才能跳出悲伤——无助的恶循环,和自己达成真正的和解。

    2. 情绪发出时,识别“需求”。

    罗伯特指出,每一次情绪失控的背后,其实都是未被满足的需求。

    悲伤,是在告诉你,你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

    愤怒,是在告诉你,你的边界和利益可能受到了侵犯;


    恐惧,是在提醒你,让你警惕潜在的威胁;


    抑郁,是在提示你,你已经累到极点了,需要停下来休息。


    所以当你情绪崩溃时,不必惊慌。


    而是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想要什么,我究竟因为哪一点而感到不满?”


    知道自己缺失了什么,才能对症下药,找到办法解决问题。


    3. 识别需求后,满足需求。


    既然找到了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接下来就要着眼于如何满足需求。


    比如被误解时,你可以找个信得过的人聊一聊天,说出你的感受。


    压力太大时,你可以通过听音乐、做运动来宣泄。


    身体太疲惫时,允许自己请两天假,彻底地歇一歇。


    让情绪像水一样流动起来,缓缓地从你身上排出去。


    当悲伤被表达,痛苦被安抚,心里自然通畅无比。

    ▽

    法国心理学家米歇尔·拉里维,曾在《情绪的82张面孔》中指出:


    人类的情绪复杂多样,但没有一种可以称之为绝对的“好”或“坏”。


    盲目追求平和,你反而会与幸福背道而驰。


    因为所谓情绪稳定,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霸凌。


    从今天起,不做情绪稳定的大人,而是做一个情绪自由的成年人。


    声明: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权利人所有,其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本网站视频或图片制作权归当前商户及其作者,涉及未经授权的制作均须标记“样稿”。如内容侵犯了您相关权利,请及时通过邮箱service@ichub.com与我们联系。
     0  0

    微信扫一扫:分享

    微信里点“+”,扫一扫二维码

    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  
    
    
    分享
     0
      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