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础入门直播系列(一):如何对OBS的参数进行设置?
OBS基础参数设置详解:
1.打开OBS后选择文件→选择“设置”,打开设置界面,对OBS进行一些常规设置。
(注:其中几个重要参数需注意:语言一般默认设置为简体中文/“输出”勾选为直播时自动录制;其他设置一般选择默认设置即可,不用调整。)
2.在设置界面选择“直播”→将服务选择“自定义”→将icHub平台创建直播时分配的服务器与推流码,添加到OBS相应的位置,该设置用于OBS的推流。
3.在设置界面选择“输出”→输出模式选择“高级”;选择直播设置→音轨(默认为1);选择直播设置→“视频编码器”进行设置。
(注:OBS支持三种视频编码器,分别是CPU、独显和核显,用CPU录制会占用一定的CPU资源,用独显录制会占用一定的显卡资源,可根据自身电脑配置选择)
常见编码器:
◊ X264编码器(软件编码):使用X264编码视频比较稳定、兼容性高、画质好、但是对CPU负载比较高,CPU配置相对GPU够强,可以选择该编码器,CPU配置比较弱时不建议使用该编码器。
◊ NVENC H264 (硬件编码):使用英伟达独立显卡进行编码,使用NVENC H264 编码器的前提是电脑需安装有NV的显卡,且处于激活状态。选择NVENC H264 硬件编码对电脑的负载压力相对较低,画质相对较弱一些。在GPU配置相对比较好时,一般建议先使用NVENC H264 编码。
◊ QuickSync H.264 (核显编码):采用英特尔的集成显卡进行H.264 编码,一般用于轻薄本,台式机比较少。
4.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下,可以对视频编码器的码率控制进行设置,直播一般选择ABR或VBR模式。
(注:码率也叫比特率,通俗来说就是单位时间内编码器产生的数据量,码率会对视频质量产生影响,一般情况下,码率越高,画质质量越好;但码率高同样会占用一定的文件体积和内存;OBS中设置的码率是编码器编码后的数据率,实际上由于传输中还牵涉到源端和目标端的信息交互、信号重传等等,所以实际占用的带宽会比编码器产生的数据率高;一旦实际码率高于带宽,就会出现丢帧卡顿现象,因此设置码率时需考虑网络带宽)
常见码率控制器:
◊ CBR恒定码率:根据恒定的码率录制每一帧视频波动幅度很小,码率优先,质量第二;在复杂运动场景下,画面非常模糊,影响观看体验。
◊ VBR动态码率:根据图像内容的复杂程度来分配不同的码率,波动幅度较大;比如在运动剧烈的情况下,其码率就会有大幅的提高,而在画面简单以及运动小或者几乎没有运动的情况下,码率会很低;适用于那些对带宽和编码速度不太限制,但是对质量有很高要求的场景,特别是在运动的复杂场景下也可以保持比较高的清晰度且输出质量比较稳定,或对延时不敏感的点播,录播等。
◊ ABR恒定平均目标码率:是CBR与VBR两种控制模式的折中,同时兼顾了视频质量和速度,一般在直播和低延时系统用的比较多,建议在直播兼顾录播下使用该模式。
◊ CRF恒定码率系数:该模式下码率由CRF质量值来进行控制,CRF取值范围在1—51之间,H264编码的默认CRF值为23,取值越低,编码质量越好,同时对CPU或者GPU的压力就越大。
5.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选择“直播”→选择“码率进行设置。
(1)确定码率首先要先确定直播上行带宽,可以通过访问speedtest.net进行测速;
(2)如上图测速所示,Upload数值为上传带宽,单位为Mbps。OBS设置内码率单位是Kbps,计算方式为Mbps乘以1000即得,一般取小取整。
(注:因为除直播外,其他语音系统,软件等也会占用上传带宽,码率设置不能超过最大上传带宽;例如该图中长传带宽为4.44,最大码率为4.44*1000=4440 Kbps,此时码率设置参考为4000Kbps)
(3)码率的设置除了与带宽关联外,还与视频的分辨率以及帧率FPS关联。在码率设置完成后,可以选择“视频”,对分辨率和常用帧率进行设置。一般画布分辨率和输出分辨率最常见设置为1920*1080,如果1920*1280的缩放输出对于电脑压力较大,可以改成1280*720的大小;常用帧率一般60或30,电脑性能好选择60,性能一般选择30。
(注:分辨率或像素影响直播画面清晰度,帧率FPS为每秒刷新率,这个数值影响动态画面下的流畅程度。高分辨率及帧率FPS则需要更高的码率,因此需要在相应的码率下,设置适配的分辨率和帧率)
以下为目前常见的码率(比特率)、分辨率及帧率的数据设置,可供参考:
(4)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编码器设置→选择“关键帧间隔”,对其进行设置,默认情况下可以设置为0,如果自己设置,可以考虑在2秒左右。
(注:关键帧间隔越大,数据压缩越大,实际码率就会越低,为确保画面质量可以为默认为0或2秒,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5)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选择编码器设置→选择“CPU使用预设”,对其进行设置。设备较差(如i3的CPU)一般选择veryfast,设备中等可选择fast(通用设置),设置性能很好可选择fast甚至更高,不建议过高。
(注:CPU使用预设从最下面的placebo到最上面的ultrafast共用10级。级别越靠上,CPU处理的数据量越小,编码时对CPU的处理能力要求越低,但画质会越来越差。)
(6) 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选择“编码器设置”→选择“配置”,对其进行设置。根据CPU性能一般选择main和high。
(注:“配置”选项从低到高依次为baseline、main和high。在码率等其余参数不变的情况下,三种档次从低到高压缩率逐渐提高,对CPU计算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画面质量也会更好。)
(7)在设置菜单→“输出”界面下选择“录像”,对直播视频录像进行设置。一般类型选择标准;录像路径即为完成录像视频保存的位置,建议防在除C盘以外的位置;录像格式一般多选mkv和mp4。
(注:为防止直播时因死机等导致文件丢失,建议试用mkv格式,但mkv格式要对用剪辑工具视频做后期处理,需要先封装成mp4格式);视频编码器、音频编码器可与直播设置一样;音轨为方便将视频放入Pr进行后期声音处理,可以全选上。)
(8)为了减少保OBS直播时出来的画面的色彩偏差,还可以通过设置菜单→“高级”选相对渲染器、颜色格式、色彩空间等进行设置。一般色彩格式选择NV2;色彩空间一般选择709;只录像不直播,色彩格式和空间可以可以用I444或RGB,sRGB 。